2018.10.20 19:38 臺北時間

馬友友抵台第一要事 與700位高中生對談音樂

mm-logo
娛樂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今(20日)午抵台,明日將率六度訪台的「絲路合奏團」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演奏會。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今(20日)午抵台,明日將率六度訪台的「絲路合奏團」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演奏會。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今(20日)午抵台,明日將率六度訪台的「絲路合奏團」,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融入巴哈之音的二十週年演奏會。但熱心音樂教育的馬友友,抵達台灣的第一件事,卻是先行前往北投薇閣中學與學子互動,藉音樂與700位青少年對談,透過無國界的音樂與文化交融,分享他的豐富人生閱歷。
1998年馬友友發起「絲路計畫」、成立絲路合奏團,集結全球優秀音樂家,到世界各地演出、創作,目的是要以音樂消弭文化隔閡。「我們生活在許多事情讓人感覺有點破碎的時代,缺乏真正的對話。而音樂是絕佳的『召集人』,讓眾人凝聚在一起。」
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率絲路合奏團,赴薇閣中學舉行工作坊。
秉持這樣信念的馬友友,今日下午二點半前往薇閣中學,親自帶領來自不同國家的優秀音樂家:美國的低音大提琴家尚恩.康利、打擊樂手約瑟夫.葛萊姆與馬克.蘇特, 以及來自日本的中提琴手五藤舞央、尺八樂手梅崎康二郎,還有中國大陸、身兼笙、嗩吶樂手與主唱的吳彤,舉行一個半小時、全程以英語交流的工作坊活動。
馬友友(右)和低音大提琴家尚恩.康利演奏前正在調音。
馬友友以中文開場,他說他現在不像絲路團體的隊員,他的朋友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今天他今天把麥克風交給打擊樂手約瑟夫.葛萊姆,他自己則當一個客人,「看他要我做什麼。」
馬友友和所有樂手簡短介紹各自所演奏的樂器後,一邊演奏曲子,一邊和學生講解,一個半小時的工作坊,幾乎有一小時都在演奏,等於把此次來台演出的精華濃縮其中。
會演奏數種樂器的吳彤,現場示範吹奏笙。他說樂器就像一面鏡子,學習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身體的變化。接著便帶領學生一起做呼吸訓練。
吳彤現場示範吹奏笙,他說樂器就像一面鏡子,學習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他也帶領現場學生一起做呼吸訓練。
有人問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樂手聚在一起,遇到意見不合時要怎麼辦?中提琴家五藤舞央表示,此次的現場演出就是一個縮影,是絲路合唱團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持續溝通和對話。
提到是否要專注學習一項樂器時,低音大提琴家尚恩.康利表示,他喜歡學習新樂器。但樂團成員之一吳彤會多種樂器,他的妻子只喜歡豎琴,都很好,要堅持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有人好奇,樂手是否會想要有穩定的工作,會鼓勵孩子追求夢想,或是要他們找份工作?打擊樂手約瑟夫.葛萊姆表示,他覺得最重要是找到會讓你快樂的工作,追求音樂難免有所犧牲,但父母都很鼓勵他們。他認為穩定就是選擇真正有熱情的事,然後追求它,最後一定會成功。
「我們沒有共同的血源,但是我們都共享靈感與啟發!」為了分享以音樂消弭文化隔閡的理念,馬友友與一群獲葛萊美獎肯定的藝術家們,以眾多形式探索、徹底實踐文化合作,不僅創造新的音樂,還創立培訓音樂教師與音樂家的訓練工作坊,並且在各學校、博物館和社區舉行駐地計畫。「音樂正是一種跨文化領域的表現,一如絲路連結不同的地理版圖,互相溝通。」所以馬友友與合奏團走訪了維也納、伊斯坦堡、中東、中國、蒙古等國家,尋找許多民間的天才音樂家一起合作。
「絲路計畫讓全球樂迷對世界各地的音樂有更多認識,對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與反思。世代永遠在交替,我們都有責任,將我們曾珍惜的認同和心領神會分享給更年輕的朋友。」馬友友為這次的一個半小時的交流活動,下了美好的註解。
馬友友(後排左五)和絲路合奏團樂手與學生合影。
結束這場深具意義的教育活動後,馬友友明(21)晚將攜手絲路合奏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演奏會。此次他獨奏的曲目有巴哈大提琴前奏曲、 薩拉邦德舞曲和吉格舞曲等。以往馬友友總以身為藝術總監為由,不願強調個人表現,因此之前絲路合奏團來台,他的獨奏時間很少超過10分鐘,樂迷總覺聽得不過癮。
去年馬友友將藝術總監一職交棒給該團三位資深的音樂家,主辦單位牛耳藝術今年極力爭取他在台上的演出時間,最後敲定馬友友獨奏的長度約25分鐘。曲目除了巴哈大提琴前奏曲、 薩拉邦德舞曲和吉格舞曲等,還有首次排進正式曲目的「望春風」,以及土耳其作曲家瑟宮的大提琴組曲,滿足樂迷的渴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