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與德國領導人梅克爾,長期受到德國民眾的支持與喜愛,但在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最沸騰之時,梅克爾支持邊界開放的決策讓德國社會陷入威脅,除了讓她的聲望在國內一落千丈外,梅克爾所領到的基民黨(CDU)則出現黨內分歧,結盟黨分離的棘手現象,更使德國反移民的極右派勢力在國內迅速崛起。
本月14日德國巴伐利亞邦(Bavaria)及黑森邦(Hessen)選舉結果都讓基民黨遭受挫敗,作為基民黨盟友的基社盟(CSU)自1946年來即為巴伐利亞邦的執政黨,曾在1962年到2008年都在議會擁有過半席位,一直是基民黨在南部的重要支柱。但今年10月的議會改選結果,得票率卻僅有37.12%,較上屆跌了10.5%,雖保住第一大黨位置,可是卻留下1954年來最難看的紀錄。
而上週28日的黑森邦議會改選,基民黨選票大跌11.3%,雖然保住基民黨第一大黨的位置,但卻也逼迫梅克爾不得不正視自己所領黨的基民黨已聲勢沉淪,不復以往。
連續2場地方選舉失利後,原本打算在12月繼續出征黨主席的梅克爾,黨內壓力排山而來,因此她在記者會上宣布不再參選黨主席,也表示將不會在黨內支持任何一位角逐黨魁的候選人。
梅克爾棄選黨魁後,目前基民黨有4人表態有意參選黨魁,其中包括現任基民黨祕書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衛生部長史潘(Jens Spahn)、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邦長根特(Daniel Günther)及北萊茵-西發利亞邦長拉雪特(Armin Laschet)。
根據《BBC》報導,梅克爾不續選黨魁,也不再角逐下任總理的宣告,如同正式告別政壇,但2021年才任滿的總理任期,梅克爾能不能順利當滿,仍存有諸多變數。
而《衛報》也報導,歐洲目前已處於政治碎片化與極端化,而象徵安全、穩定及一貫性的梅克爾時代一旦結束,意味著歐洲政體與歐盟將受到影響,向來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縱使英國脫歐過程成為德國的負債,但梅克爾的退別將又是另番影響。
而作為另一個歐洲強權的法國,其總理馬克宏歷經改革來動市場失敗、下屬請辭、愛麗榭宮醜聞不斷及態度傲慢的負面影響,政治星光逐漸黯淡。據傳,明年5月馬克宏可能會利用歐盟議會選舉擔任領導重任,重整他在法國的聲望,而明年5月的歐盟議會選舉也將可能是歐盟情勢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