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杉修弘是當今SEIKO的設計師當中有如大長老一般的人物,從今年Grand Seiko的高精度特別調校款V.F.A.到早兩年精工史上的第一支陀飛輪錶,差不多每年SEIKO的旗艦款式下頭都看得到他的名字。今年九月前往日本採訪小杉之前我準備了一個問題,但臨到要開口問他之前都還是心下惴惴,不知道對方聽到這樣的問話會有什麼反應。
由小杉操刀設計的V.F.A.是今年GS最重要的新款,在我寫稿的當下台灣為數不多的配額應該早就已經完售了;這款的賣點是在日差-1~+3的超高精度,但除此之外它在外型設計上也有特殊之處,錶耳末端由三個方向的平面交於一點,形成了一個突出的尖角,跟現行的GS都不一樣。第一次在錶展期間看到這款時我就覺得這個錶耳好眼熟,回頭一查資料才發現原來它跟GS在2006年推出過的一款9S67如出一轍,問題是從品牌的官方資料到日本當地媒體的報導當中都沒有提到這一點,這讓我不禁更加好奇它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
面對著小杉我戰戰兢兢地提出了這個疑問,想不到他透露出了一股「終於有人問了」似的表情滔滔不絕地談起了它背後的設計原委。原來十多年前的9S67同樣是由小杉設計的,這是他個人相當喜愛的一件作品,只是幾年前就已經停產了。這次的V.F.A.是為了紀念GS看家的9S機械機芯問世20週年,對品牌來說意義重大,面對這樣重要的任務他想要放手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就藉這個機會將此一「幻之設計」重新提出,修改成最新紀念款的殼型。
不少人覺得「GS長得不都差不多?」對他們來說我跟小杉的這些討論可能顯得很無謂;身為一介錶迷我應該站出來義正辭嚴地糾正他們,告訴他們「不,你們覺得都很像的GS其實至少可以分成四五種不同的殼型喔」,不過轉念一想,一個品牌旗下的產品可以全部融為一體、在消費者心中產生一個統一而完整的形象,某種程度上這不是最成功的一種風格塑造嗎?市場上多少品牌跌跌撞撞了幾十年始終無法確立自己的定位,相形之下GS能夠跟玩家之間建立這樣的默契其實是一項莫大的成就。 GS把他們自己的這一套風格稱作”Seiko Style”,裡頭包含了十條設計上的規範;這裡我可以逐條跟你解釋「平面」對Seiko Style有多重要、什麼又叫二次元曲線,但其實只要你在看到一支錶的時候會說「啊,它就一副GS樣啊」,那我想你的心底已經知道什麼是Seiko Style了。
在對小杉訪問的尾聲,我問他在他數十年的設計生涯中有沒有打破過Seiko Style的設計規範?相對地有哪一條是他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打破的?小杉告訴我們,從Seiko Style確立的1960年代到現在,包括加工技術等等很多東西都變了,當初SEIKO的前輩們定下這些設計規範是為了達到完美的外裝處理和一目暸然的視認性,而礙於當時的技術這些規範是他們歸納出要達到那些目的最好的做法,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即使跳出這些規範也有可能做出完美的外裝和清晰的視認性,重要的是目的,而非手法。原本我以為以小杉的身份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會有更嚴肅的答案的,想不到這裡他卻表現得意外地豁達開放,也許就像我們腦子裡都有一個「GS樣」,對小杉來說Seiko Style也已經超越了規範,內化成了一種審美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