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都把6月作為「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主要就是為了紀念1969年6月28日凌晨,發生在美國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石牆酒吧」的一連串自發性暴力示威衝突。當時警方大動作臨檢這間同志酒吧,直接導致了衝突的發生,也被認為日後美國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1970年6月的最後一個週末,第一場驕傲遊行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以及芝加哥舉行,用以紀念暴動週年,現在,驕傲運動每年六月底在世界各地舉行,就是為了紀念當年的這場事件。
電影《火箭人》則以歌手艾爾頓強的前半生為劇情,在現實中他也是最早替「LGBT」團體 (在現代用語中,「LGBT」一詞、除了狹義的指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也可廣泛代表所有非異性戀者。)發聲的公眾人物之一。電影不僅描繪了他的功成名就,以及內心深處如何因陷入酒癮、毒癮,不斷跟理智掙扎、拔河的過程。在籌備過程中,許多電影公司都建議不如拍成輔導級(PG-13)的尺度,但是艾爾頓強一口回絕,「我過的人生可不是輔導級呀!」
「這部電影一定要完全坦率直接,更必須說出真相。片中呈現了我的人生中20年的時光,而且我在這20年之間,做的事比多半的人一輩子做的事更多。我有時候像個怪物,完全失去理智和理性,當你成為一名成功的藝人,這就是你的人生。我寧願他們為我的人生故事拍出一個誠實坦率的電影,而不只是說:『哇塞,他真的超棒的!他真是偉大!』沒錯,我有時候是挺棒的,但是我也做過許多不太光彩的事情,把我這另一面真實地呈現出來非常重要,總不能只讓大家看到我的人生一直以來都過得很順遂,也要讓大家看到我陷入低潮的樣子。」艾爾頓強在長達50年的演藝生涯中,充滿了性愛、毒品和搖滾樂,儘管如此,他仍利用自己的明星光環大力提倡同志權益,並為愛滋病研究和治療籌措資金,於日前6月22日接受法國總統頒發頗負盛名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並呼籲國際社會動員對抗愛滋病。
片中也描繪了艾爾頓強面對自己的同志身份,還有如何處理跟前任經紀人愛恨糾纏的複雜關係,還有他藉助藥物、酒精,讓自己逃避這一切:「我染上的各種癮頭把我靈魂最黑暗的一面帶出來,而且我超痛恨那樣的我,所以我才決定戒酒戒毒、保持清醒。我所有不理智的行為、陰鬱的情緒、憂鬱症和自我厭惡,都是因為我的人生沒有取得良好的平衡。我的古柯鹼毒癮、酒癮、暴食症、性成癮症和其它的一切都真實地呈現在這部電影中。我並不想偷工減料或是掩飾我做過的壞事,我是一個很坦率誠實的人,有時候太誠實了,其實對我並沒有好處。」
導演戴克斯特佛萊契認為,電影所呈現的故事其實講的就是逃避:首先,本名雷吉的艾爾頓強試圖逃避他的家庭,後來則試著逃避他為了逃離家庭替自己塑造出來的形象。「音樂在我內心感到掙扎、痛苦和完完全全快樂的時候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艾爾頓強這麼說:「音樂一直都在支撐著我,就算我陷入憂鬱症和染上各種癮頭的黑暗時刻,音樂一直都是我最可靠的朋友,音樂帶給我太多歡樂和喜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