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表示,衛生單位調查此名福南里個案與8月26日公布之中和區60多歲個案居住里別(內南里)相鄰,因2人發病前都曾前往住家附近之國強嶺步道活動,且發病日僅相隔1日,研判個案於國強嶺步道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今年國內首起屈公病本土群聚。
衛生單位已針對中和區2名個案之住家、活動地週邊,進行孳生源清除及緊急噴藥,此外,衛生單位已於8月30日起將國強嶺步道及週邊環境,共8條步道列為管制區域進行噴藥,提醒民眾應配合政府防治措施,切勿破壞封鎖線或擅闖管制區,違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疾管署呼籲,預防屈公病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孳生源,而近期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各地均有降雨機會,提醒民眾雨後應加強檢視環境整潔,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防範病媒蚊孳生;如有發燒、頭痛、噁心、出疹及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防治。
截至目前,今年共出現57例屈公病病例,其中3例為本土病例,均居住新北市(中和區2例、土城區1例)。另境外移入病例54例,感染國家為緬甸36例、泰國8例、馬爾地夫5例、印尼2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各1例,近兩個月新增病例感染國家均以緬甸為主,累計已達47例。今年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
屈公病小百科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臺灣以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 主要症狀:
屈公病主要的症狀是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的病患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約3-7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
- 如何預防:
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包括: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或使用補蚊燈,避免蚊蟲叮咬。養成清除容器內積水的習慣,徹底落實「巡、倒、清、刷」。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DEET或Picaridin的防蚊藥劑。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