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不會支持一場以伊朗為箭靶,反作用力卻打在沙烏地國土上的戰爭,」奧克拉荷馬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Joshua Landis說。
「如果沙烏地能夠躲在美國背後,或許他們願意支持美國出兵;但若是沙國軍隊必須自己站上第一線,那麼他們非輸不可。」
學者認為,美國一旦對伊朗開轟,由於伊朗和美國國土相距遙遠,伊朗除了瞄準波斯灣的美軍艦艇,或是透過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對駐紮美軍報復攻擊之外,並沒有太多還手的目標,也因此,和伊朗只有呎尺之遙的沙烏地阿拉伯,自然而然就成了伊朗飛彈和部隊出氣與宰割的對象。
沙烏地雖然是全球第三大軍費支出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但由於紀律訓練和實戰經驗的關係,沙國軍力僅僅排名在全球第25位,遠不如排名14的伊朗(根據Global Firepower網站2019年最新資料),甚至就連沙國當今實握掌權的王儲薩勒曼,都公開承認沙國部隊外強中乾。
「我們明明是全球第3,4名的軍費大國,軍隊實力卻排在20名以外,這當中顯然有很大問題,」薩勒曼在2016年曾對外表示。
除了畏懼與伊朗正面交鋒,沙烏地目前也仍在鄰國葉門境內,與伊朗支持的反抗軍打著代理人戰爭,激烈的戰火甚至多次越界波及沙國領土,造成邊境城鎮的平民死傷;此外,去年底的沙國記者哈邵吉在土耳其遭暗殺分屍一案,重創沙國形象,至今仍餘波盪漾,都讓沙國高層對值此內憂外患之際,再添一處戰場的可行性抱持高度保留態度。
根據新聞網站HuffPost的報導,沙國官方雖在油廠遇襲後立刻公開譴責這場破壞行動是由「伊朗武器」所造成,但對於是誰「使用」和「發射」這些武器,卻始終未點名是伊朗所為,只表示將請聯合國調查人員赴現場釐清攻擊者是誰。
HuffPost在報導中分析,沙國當局在事發後避免直接挑釁伊朗,似乎有意拖延和緩和緊張的作法,顯示沙國決策者很清楚美伊一旦開戰,對沙國利益不見得有好處,甚至可能承受巨大的戰爭損失。
資料來源:The Telegraph, Huff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