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岡茨在2004年的《帝國毀滅》,扮演希特勒一生當中最後的10天,透過德國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所呈現的納粹德國,面對戰敗的命運,希特勒只能躲在地下碉堡跟一票第三帝國的高官,在殉國或屈辱的結局中掙扎。有別於其他影片放大希特勒的邪惡,這部片看到的希特勒卻是憤恨、蒼老與脆弱。當然其中的一幕,布魯諾岡茨臭罵一票納粹軍官的好戲,日後成為無數網路惡搞影片的素材,雖然每次被上的字幕都跟電影劇情無關,但布魯諾岡茨的演技卻因此被傳開,成為網路迷因的代表人物。
1987年的《慾望之翼》,布魯諾岡茨與德國電影大師文溫德斯合作的代表作品,布魯諾岡茨飾演一名遊走柏林的守護天使,傾聽凡人心事之際也漸漸嚮往「活著」的感覺,決定體驗生命苦甜滋味。文溫德斯以朦朧的黑白攝影呈現天使視角,詩意旁白則道出圍牆倒塌之前,人們的生存狀態與焦慮。影片當年不僅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更被譽為最終極的德國電影經典,而片中布魯諾岡茨坐於柏林天使勝利紀念柱金色羽翼的一幕,更成為重要象徵。日後好萊塢重新翻拍為《X情人》,尼可拉斯凱吉重新詮釋布魯諾岡茨的天使角色。
1983年的《泛白的城市》,是與瑞士電影作者代表人物艾倫坦納導演的作品,布魯諾岡茨飾演浪蕩漂泊的水手,可以為了追求酒店女侍而棄船,也能將多采多姿的故事拍成影片分享給遠方家鄉的妻子。電影用書信旁白與質樸的攝影,展現上個世代藝術家心目中的浪子模樣,而精壯自在、風華正茂的布魯諾岡茨,在映著港邊的廣闊藍天下,完美呈現80代對浪蕩漂泊的想像。
另外金馬影展將放映系列瑞士電影,包括獲得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的《打烊時刻》,導演妮可富格勒鏡頭對準深夜的台北,紀錄為不寐靈魂張羅熱食的清粥小菜店,吸引計程車司機、隔壁的刺青師傅、經營夾娃娃機店的情侶等,透過超16毫米粗礪質感的膠捲影像、大量的沉靜定鏡與緩慢橫搖,宛如凝視日常景物中的時間流動,透析出這座城市燈火明滅之際的內在面貌。
瑞士同志運動意見領袖的導演史蒂芬瑞道瑟,首度獨立執導的紀錄片《我的成長G事》,獲得馬德里紀錄片影展評審團大獎。以個人生命經驗為主軸,從童年記憶到祖母的影響,不僅追憶每個年齡階段的性向啟蒙瞬間,也透過奶奶的電話答錄及訪談,呈現親密的祖孫倆如何雙雙跨越性別的窠臼,讓家族中一脈單傳的「女子氣概」表露無疑。
《地平線上.炙熱之夏》改編小說〈Year of the Drought〉,關於1976年歐洲遭逢熱浪的夏天,13歲農場少年面對家庭崩毀、青春成長的生活變化。導演黛爾芬羅里賽以人性刻劃,看似風光明媚的鄉間風景,實則內蘊性別角力與死亡暗潮。《沒有工作的日子》 是瑞士新銳導演安端魯斯巴赫,首次拍片便拿下瑞士電影獎最佳影片、編劇、配角三項大獎,透過被貨運公司一腳踢開的主管,在失業的日子中生活逐漸崩毀。《異想戀愛》創下2018年瑞士最賣座影片紀錄,並將代表瑞士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改編同名小說,描述正統猶太教家庭的年輕男子,不甘心被猶太教的繁縟規範束縛,乾脆決定活出自己,卻也鬧出一卡車的荒謬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