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版圖橫跨舞台劇、電視劇、電影的三谷幸喜,是日本的「國民喜劇家」。戲劇科班出身的他,大學時代就組「東京陽光男孩劇團」,至今仍持續執導舞台劇,他的電影也受舞台劇影響,不但特別重視演員表演,還會就演員的特點編寫劇本。新片《失憶的總理大臣》(以下簡稱《總理大臣》)就是從演技派男星中井貴一出發的政治題材喜劇。
從1997年由他編劇、田村正和主演的日劇《別叫我總理》,到今年編導的《總理大臣》,主角都是政治人物,但三谷幸喜表示:「我不是要拍政治諷刺劇、或傳遞政治訊息,只是想以這種職業的人為主角,拍一個奇幻故事。」有「冷面笑匠」稱號的他搞笑地說:「我小時候曾幻想當總理,但現在愈來愈少小孩會這樣想,所以才拍這部電影。」
早在10年前,三谷幸喜就有《總理大臣》的構想。但直到2年前確定中井貴一主演,才配合著手編劇。近年來三谷幸喜與中井貴一合作不少電視劇、舞台劇,彼此默契十足,一直想為他打造一部喜劇。三谷幸喜透露:「如果不是中井貴一,換成別的演員,這部片出來可能完全不一樣。每次都是演員在推動我創作。」
「除了第一部電影《心情直播,不NG》因已先有舞台劇,其他電影都是先決定人選,再針對演員寫劇本。這部戲裡,我想把中井貴一的喜感、嚴肅認真、還有一點腹黑的感覺,這三部分發揮出來,因此誕生『黑田總理』的角色。」雖蒐集相關資料、見過些政治人物,但只供參考,片中內容純屬虛構。
其實大部分演員都可以理解劇本,差別就在於我和他溝通時是10分鐘、或10秒就可以理解。
儘管三谷幸喜電影裡,總能看到熟悉的演員面孔不斷出現,但他強調,選角不會只限於常合作的演員。「若一起工作時遇到很合拍的演員,就會想合作。其實大部分演員都可以理解劇本,差別就在於我和他溝通時是十分鐘、或十秒就可以理解。」《總理大臣》裡的藤岡靛、石田百合子等,都是第一次演三谷幸喜的電影,不過性格男星佐藤浩市卻堪稱班底,連劇本都不看就同意接演。
三谷幸喜每部電影都開出龐大豪華的演出陣容,他說:「做舞台劇,會有少數演員演出的作品;但做電影時,比較喜歡群像劇的呈現方式,可以細細描述每個角色,沒有一個角色是無關緊要的,我喜歡每個都是主角的感覺。」
話雖如此,面對眾多演員同台,三谷幸喜強調,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平衡感。就算找一大堆超級大咖,不代表就會有趣,所以選角的配置是拍片最傷腦筋、但也最有趣的地方。例如:《總理大臣》裡中井貴一飾演的總理身邊,有藤岡靛、小池榮子與迫田孝也三位性格、形象都不同的祕書,相互搭配就很平衡、完美。
創作力豐沛的三谷幸喜,在娛樂圈發展由舞台劇、電視劇、進而跨入電影,深厚舞台劇功底,也在拍電影時提供最直接的養分。
三谷幸喜坦言:「我不是電影導演出身,不像有些導演會利用剪接、後製或以特殊角度拍攝,我缺少這方面的技術專長。但舞台劇經驗,讓我拍電影時,自然會凸顯演員的優點和活力。」此外,他向來喜歡用長鏡頭、一鏡到底的方式,讓演員表演、走位一氣呵成,把這股強大的力量,一次收入鏡頭,這也和之前一直從事舞台劇有關。
由於舞台劇都是在封閉的限定空間裡講故事,三谷幸喜也擅長處理這個部分,更幽默自曝:「我很喜歡在棚內搭景拍攝,所以每一次拍外景,都會被戶外自然的風嚇到。」
周遊在編劇、導演、演員、小說家等多重身分之間,三谷幸喜認為,自己的本質其實是編劇,「我比較是一個拍電影的編劇,不太像導演。」他一直希望是團體裡的小齒輪,不想總衝到前面,就這點他自認不是很適合當導演,而他拍電影最開心的瞬間,則是劇本完成的那一刻。
自編自導的優點是我最清楚要什麼、可反映有趣的地方;缺點是一方面想照劇本來,但又想加很多東西,結果愈拍愈長。
編劇起家的三谷幸喜特別專注在原創劇本,至今執導的8部電影、除了一部改編自他的舞台劇本,其餘均是他的原創劇本。「自編自導的優點是我最清楚要什麼、可反映有趣的地方;缺點是一方面想照劇本來,但又想加很多東西,結果愈拍愈長。」他說,自己寫的多半是喜劇,如果他和導演的笑點不一致就很麻煩。他的劇本曾給其他導演拍過,但始終覺得還是自己拍得最爆笑。
父親早逝的三谷幸喜踏入影壇與母親有關,他很喜歡早年母親帶著他看的1950、60年代美國電影,拍片的原點也是好萊塢喜劇片、或英國情境喜劇。三谷幸喜指出,拍喜劇絕對不可以忘記在拍攝的其實是人,人還是在看到人的表現時覺得最好笑。這是他去動物園時觀察到的現象,「人們在動物園看猩猩、狒狒那些較接近人的動物時,特別會笑;可是看爬蟲類那些離人類愈遠的,愈不會露出笑容。」
對喜劇情有獨鍾的三谷幸喜,編劇時從不測試身邊朋友對笑點的反應,甚至連製片都不會。他認為,拍喜劇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覺得好笑,如果自己都笑不出,就甭提觀眾,「我從電影得到歡笑、希望與活力,也希望透過拍攝喜劇把這樣的能量傳達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