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 13:00 臺北時間

該不該公開當事人姓名? 日媒報導京阿尼事件手法惹議

mm-logo
娛樂
京都動畫公司(京阿尼)事件的犧牲,影響深遠。圖為今年8月日本紙本媒體的報導。圖片來源:推特
京都動畫公司(京阿尼)事件的犧牲,影響深遠。圖為今年8月日本紙本媒體的報導。圖片來源:推特
半年前,一把惡火吞噬了日本京都動畫公司34條人命,之後又陸續有2位受害者在醫院宣告不治。罹難者姓名在事發之後隱藏了一段時間,使得網路上流言紛紛,但部分媒體不待警察正式發表名單,便在「遺族同意」下公開姓名,遭致網民非議。
人稱「京阿尼」的京都動畫公司,今年7月18日不幸遭惡意縱火,導致36名從業人員犧牲性命。隔天,京都府警方搜查一課便召開了記者會,警方表示受害者的身分,仍十分難以判定,且死者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因此,警方當時並未公開受害者姓名。「我們將在確認身份無誤後,逐次發表公布受害者名單,並不打算身分尚在鑑定,就斷斷續續公布人名。」警方在記者會上這麼表示。
不過,部份日媒在警方正式發表之前,便在獲得已辦完葬禮遺族的諒解之後,刊出了明記載其中1、2位犧牲者真名與生前故事的報導。京阿尼則在7月22日表示,受害者的真名被公開、報導,會侵害當事人與遺族的隱私,並希望媒體匿名報導。
到了8月2日,京都府警方則公開了10名已獲得遺族諒解的罹難者姓名。日本網民對於媒體公開真名、採訪被害者的批判更甚,電話抗議也蜂擁而至。地方報紙「京都新聞」試圖澄清其報導:「本刊基於報導中立,確認受害者安危無虞時,一本過往紀錄重大案件初衷,這次報導與過去案件、意外報導一樣公開實名。」
8月27日,京都府警方向新聞媒體公布了全部受害者的姓名。隔天,日本各個報章媒體,包括《NHK》、《朝日新聞》、《產經新聞》、《讀賣新聞》等,皆以「傳達正確事實」為由,大肆報導受害者姓名相關訊息。日本媒體本想藉此傳達公開真名的意義,但,鄉民、輿論對於真名報導的批判反而越演越烈。事實上,京都新聞等日本新聞媒體,內部記者們對於公開真名與否,亦莫衷一是,甚至不乏彼此對立的狀況。
京都大學教授曾我部真裕指出,媒體報導得不到社會大眾理解,背景在於大眾傳媒與當事者之間,對於報導造成傷害的認識有所落差。
資料來源:京都新聞、共同新聞等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