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裔美籍的蔡安瑾就讀美國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edill School)期間,曾在《時代雜誌》實習,畢業後說服社方繼續僱用她,於7年前成為影片部門的正式員工,見證了該部門的轉型過程。
她說:「我剛進去的時候,整個團隊只有3個影片製作人,現在陣容已壯大許多,我很興奮能看到他們對影片的重視。《時代雜誌》是眾所周知的刊物,我很容易訪到想要的採訪對象。我們報導的故事面向很廣,我很享受在這裡工作。」
蔡安瑾表示,《時代雜誌》依然有發行紙本、這也是最重要的。不過,新聞影片可以讓他們製作更平易近人的報導,讓更多民眾看到。
《時代雜誌》的影片部門有即時新聞組和紀錄短片組,後者有6個人,都掛名影片製作人。她估計,該部門每週約上傳30至40則影片,有些是即時新聞,有些是紀錄短片。
「平均來說,大概每週會上傳2至3則紀錄短片。通常,只要是一篇比較深度的報導,我們都會同時製作一支相關影片搭配推出。」
她表示,每支影片的預算都來自《時代雜誌》編輯部,若有其他較大的企劃案,就可能會有來自外界的贊助。即使需要贊助,也由行銷業務部門負責處理。
她說:「我們試著讓編輯和業務分開,因為身為新聞記者,我們的重心是報導故事,而不是籌資。這兩個部門是各自獨立運作的,這樣很好。」
蔡安瑾也分享紀錄短片從發想到執行的過程:「我會先向主編提案,如果他們同意了,我就先抓粗略的預算,通常會很簡單,因為工作人員不多,大家會把預算壓到最低,主要都是旅費。所以只要主編同意,就可以去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