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的兩位作者David和Jessica Murray表示,隨著地球暖化加劇,氣候危機將衝擊全球經濟,威脅人類健康,遷移和衝突也會隨之增加,同時,水源供給面臨萎縮、飢荒頻率升高,物種也將滅絕。「我們不能排除一些災難性後果,我們所熟知的人類生活正飽受威脅。」
衛報報導,這份報告指出,目前對於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經濟和人類健康成本估算,都遠低於實際衝擊,因為並未把財產損失,以及日益頻繁的天災頻率計算進去。
這份日期標註1月14日的報告指出,石化燃料正是氣候變遷的元凶,而摩根大通則是全球最大的石化燃料投資者之一。
去年,美國的環保組織「雨林行動網絡」(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的分析顯示,在聯合國2015年氣候變遷大會通過「巴黎協議」以對抗地球暖化以來,摩根大通提供了石化業者約750億美元的資金,開發的項目包括備受爭議的水力裂解法(採集頁岩油氣)、北極探勘開採油氣等等。在2016-2018年間,該行提供石化業者的融資更是所有投行中最高的。
因循苟且代價大
這份外洩的報告是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哲學系教授李德Rupert Read取得,他也是「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運動發言人。李德說,如果連摩根大通自己的研究人員都說人類未來有風險,該行就該採取行動。
「研究人員道出了實情,這是好事,但不好的是該行依舊是石化燃料的大金主;每個人都有做出改變的責任,無論他們是執行長或是股東,」李德對泰晤士報表示。
報告作者寫道,碳排放「未來幾百年將繼續影響氣候,並造成不可逆的後果。」他們也主張,若要改善氣候變遷,在2050年前碳排放必須削減至零,並呼籲全球實施碳稅,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的氣候傷害支付代價,然而他們也坦承「短期內這並不會發生,因為會擔心損及就業機會和競爭力」。
作者指出,除非財政當局和金融機構一併付諸行動,否則,即使部分個人、企業和投資人已做出一些行為上的改變,也遠遠不夠。假使決策者因循苟且,一切照舊,「恐怕會把地球推往一個幾百萬年不曾見過的境地,影響可能無法逆轉。」
在多國學生群起抗議,以及具有環保意識的股東要求下(例如,1月間資產規模達近400億美元的英國Brunel退休基金,要求基金經理人投資的企業必須符合碳排放目標,否則就要開除經理人),許多機構開始宣稱將把氣候列為優先考量。
「石化產業玩完了」
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變得更具競爭力的同時,石化公司的經營模式開始減弱;本月初,另一家投資銀行高盛將全球市值最大上市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投資評等從「中立」調降至「賣出」;1月間,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宣稱將調低對石化燃料公司的曝險部位。
儘管仍有大筆大筆的資金投資石化公司,部分資深金融分析師表示潮流已開始轉向,例如,CNBC的財經名嘴Jim Cramer曾語出驚人地說,「我從此和石化產業劃清界線了,他們已經窮途末路,玩完了。」
他說石化產業的喪鐘已經敲響,新一代的基金經理人開始保持距離,「這世界背棄了他們,而且進展還滿快的,我們看到很多基金已經撤出資金,會有越來越多人說,『看,這些就像是以前的菸草業,我們不會買進,』」他說,「我們已迎來了新世界。」
資料來源:衛報 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