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 11:31 臺北時間

中國早在12月就封鎖疫情「敏感詞」 研究:言論審查讓民眾無法及時防疫

mm-logo
時事
爆發疫情的「武漢海鮮市場」成為中國網路平台中禁搜的敏感詞。(翻攝自CCTV)
爆發疫情的「武漢海鮮市場」成為中國網路平台中禁搜的敏感詞。(翻攝自CCTV)
加拿大團隊日前發布研究指出,早在去年12月30日,「吹哨人」李文亮醫師等人在揭發肺炎疫情消息後,中國的網路平台就開始封鎖相關詞彙,「武漢海鮮市場」「李文亮醫師」,甚至「習近平到武漢」都變成敏感詞,學者指出,中國的言論審查導致民眾沒辦法及時防疫。
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去年12月就在武漢地區現蹤,當時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師李文亮率先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有類似SARS的病人」,遭當局指控是「造謠」,其他揭露肺炎疫情的也被打為「造謠八君子」,被要求寫悔過書。隨後在網路上的討論貼文也全都被刪除,並且列為敏感詞,讓民眾完全無法正確接收到疫情訊息。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The Citizen Lab)於3日發布研究報告〈被審查的傳染病〉,內容指出在去年12月30日李文亮醫師揭發疫情後,隔日幾乎所有的中國網路平台都在封鎖消息。直播平台YY將45個敏感詞列入黑名單,包括有「武漢海鮮市場」「沙士(SARS)變異」「武漢不明肺炎」等等。
而用戶更廣泛的微信審查更為嚴格,1月就列了132個詞彙組合為敏感詞,2月更將範圍擴大,增列384組,今年一開始連續6週就封鎖了516組詞彙,不僅「李文亮」「肺炎」等詞被列入,就連「習近平」也成了敏感詞,舉凡「習近平到武漢」「習近平+疫情蔓延」,或是影射習近平的「某人+親自」「到+雷神山+總書記」,也沒辦法出現,諷刺或批評政府防疫政策的,如「官狀病毒」「地方官+疫情+中央+隱瞞」等等,當然也都成為禁詞。
公民實驗室用美國帳號和中國帳號戶發訊息,發現許多詞在中國帳號無法正常顯示,藉此找出被封鎖的敏感詞。(翻攝自The Citizen Lab)
雖然這些言論審查的內容大多和批評政府當局有關,但也有不少是不帶色彩的中性詞,像是疾病控制、旅行限制、病毒、醫學期刊,同樣被微信封鎖,研究報告表示,這些網路平台可能是因為擔心違反了中國網路安全法,所以不惜過度審查,寧枉毋縱。
公民實驗室的研究指出,在中國爆發疫情後,領導人不斷強調「輿論導向」、「牢牢掌握新聞輿論的領導權」,說是要減低公眾恐慌,然而一方面也是要避免領導人尷尬,以維持中央政府的威信。但研究員認為,疫情爆發的這段期間在網路上實行言論審查,會讓民眾因此無法獲得正確的資訊,也無法採取相關的防疫措施,進而造成更嚴重的公衛危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