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1 15:42 臺北時間

慈濟與台北科技大學合作 研發災區重建用環保建材

mm-logo
時事
北科大以土木系陳立憲教授(右二)團隊於工程創新、低環境衝擊與高經濟效益考量下,因應現地需求提出「掘坑滯洪、坑土製磚」的水土兼顧方案。(慈濟基金會提供)
北科大以土木系陳立憲教授(右二)團隊於工程創新、低環境衝擊與高經濟效益考量下,因應現地需求提出「掘坑滯洪、坑土製磚」的水土兼顧方案。(慈濟基金會提供)
為協助災區重建因地制宜取得素材,進而妥善應用於建材,慈濟基金會與臺北科技大學攜手合作,11日在北科大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北科大的研發團隊提出「掘坑滯洪、保水美化;坑土製磚,綠智營建」方式,於災區匯集在地的廢棄物後再製重建所需的建材,同時進一步營造綠能環保的重建環境,結合慈濟於全球豐富的救災經歷,提供將資源循環利用、永續救災的概念。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任貽均分別代表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合作推動未來在永續救災行動的過程中,結合新創技術的開發,可以達到加速重建腳步、兼顧環境資源利用的雙贏策略,並且整合慈濟長期耕耘救災經驗、技術,與北科大新創能量,籌組跨領域研究團隊。
2019年3月,熱帶氣旋「伊代」重創東非莫三比克、辛巴威與馬拉威3個國家,3百萬人流離失所,慈濟於國內外發起救援行動。然而,因著災區資源匱乏與運輸不便,北科大以土木系陳立憲教授團隊於工程創新、低環境衝擊與高經濟效益考量下,因應現地需求提出「掘坑滯洪、坑土製磚」的水土兼顧方案,藉由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團隊與機械系教授汪家昌教授團隊,3方共同協力發展創新無機聚合磚造技術。
這項工藝兼具「材料」與「構造」兩大創新元素。前者是直接從現地開挖土方利用,並導入高爐石粉、飛灰等廢棄物,應用無機聚合技與創新磚造工藝(榫卯科技土磚),提供就地取材,坑土製磚的可能,大幅降低運輸與資源需求,同時具備固廢資用、循環經濟、以工代賑設計理念。
環保製程的磚參考木構造榫卯結構,設計為榫卯土磚,使磚造猶如積木堆砌,一來取消傳統磚造勾縫弱點,結合預力結構設計,可提供更強的抗風耐震功效,二來無使用砂漿貼合,模組設計可做拆裝,未來可永續再利用,延長生命周期。
另外,由於透過因地制宜、掘坑滯洪、澇旱雙防設計,利用土建科技達到永續治本果效,因應災區地理環境需求,同時進行滯洪保水規劃設計;土方則再利用於建物磚造,導入創新磚造技術,固廢資用,具低碳且高性價比果效,亦為循環經濟應用範例。未來滯洪保水、結構設計皆可做擴大研發,如生態池、綠建築。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