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8 13:15 臺北時間

【全文】改革賽制加強交流 金穗獎為電影新銳開路

mm-logo
娛樂
金穗獎旨在鼓勵新銳和實驗精神,今年一般組實驗片獎的得主為《唐朝.綺麗男》。(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金穗獎旨在鼓勵新銳和實驗精神,今年一般組實驗片獎的得主為《唐朝.綺麗男》。(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本屆金穗獎甫落幕,雖遇疫情擾局,參賽作品仍創近10年新高,總計有273部,展現台灣豐沛的短片創作能量。
開辦42年,金穗獎孕育不少包括李安、蔡明亮在內的傑出影視工作者,策展人胡延凱近年致力推動各項改革,今年也改變賽制,放寬報名資格,目的是為電影新銳打造一個兼容並蓄、開放多元的平台。
獎勵實驗創新的金穗獎是國內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短片影展,學生與一般人士均可報名,獎項分為一般作品獎和學生作品獎,因是新人嶄露頭角的平台,成為電影圈關注的指標競賽。
今年主辦單位把「最佳導演獎」獨立出來,成為每年固定頒發的獎項。因對設置新獎項保密到家,1月初的入圍記者會上揭曉名單時,獲提名的導演都很驚喜。
今年金穗獎線上直播由楊達敬(左一)和蔡燦得(右一)四度主持,活動大使王可元(左二)、陸弈靜(中)和評審團主席林君陽也出席。(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策展人胡延凱表示,金穗獎除在一般組和學生組分別頒發「最佳劇情片」「最佳紀錄片」共8個獎項,也針對表現特殊的幕前幕後人員彈性頒發演員、攝影、製片或導演等個人獎。今年評審達到共識,「金穗獎的目的是鼓勵新銳導演,如果影片入圍,是肯定整體或技術表現,不見得是針對導演個人,對導演的鼓勵程度還是低了一些。」
他認為,不論得獎與否,入圍最佳導演獎對新人資歷有加分作用。消息傳出後,外界反應不錯,創作者也很認同。
由游翰庭執導的《蟬鳴》拿下金穗獎一般作品類首獎,他本人也獲頒「最佳導演獎」。(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另一項改革是放寬社會人士的報名和參賽資格:以前一般組僅開放給具中華民國籍者,現在只要有台灣居留證就可以報名。而以前學生組入圍作品,若演員或工作人員不具學生身分,就不能參加個人獎競賽,如今只要具中華民國籍或台灣居留證,都可角逐。
胡延凱解釋:「每年學生組討論到個人單項獎時,都有優秀參賽者因不具備學生身分被排除在外,讓評審很苦惱。」為維持給獎的公平性,實踐金穗獎鼓勵新銳的精神,才改變規則。
由游翰庭執導的《蟬鳴》拿下金穗獎一般作品類首獎,他本人也獲頒「最佳導演獎」。(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金穗獎被視為踏入電影圈的門票,不少優秀導演都以此為起步,評審的獨具慧眼功不可沒。然而,今年得獎名單公布後,引發評審制度的討論。因評審長期由同批人連任,有違金穗獎鼓勵創新與品味多元的精神。以本屆主席《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為例,4年來已3次擔任評審。
胡延凱日前接受本刊專訪,曾透露評審團組成程序:「通常評審成員包含編導、製片或攝影等幕後人員,歷屆得獎者、影評人或影展工作者。我們先建立建議名單,以去年或前年的為基礎,視情況調整。」接下來,由文化部影視音產業局從名單中挑選出一半的評審。
胡延凱說:「影視局會在每個領域裡列出邀請評審的先後順序,如果前三順位都不行,還有備取順位,我們再據此順位名單邀約。」挑選出7位評審後,由成員互相推舉一位召集人,負責主導會議的進行和對外發言。
金穗獎致力推動台灣與海外的短片交流,新加坡製片莊穎彤(左一)去年與五位導演隨片來台出席相關活動。(新戲院提供)
金穗獎不僅獎勵台灣優秀短片創作,也與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相關單位合作,呈現亞洲華語地區的創作樣貌和趨勢。
金穗獎不僅獎勵台灣優秀的短片創作,近年也與鄰近的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相關單位合作,呈現亞洲華語地區的創作樣貌和趨勢。其中與香港鮮浪潮短片影展的合作最久,與澳門的合作對象包括當地文化局委外營運的「戀愛.電影館」等,每年都引薦當地作品,開拓民眾視野。
今年金穗獎的開幕片為《76号恐怖書店之恐懼罐頭》,導演莊絢維(左四)率眾演員出席活動。(翻攝自金穗獎臉書)
2年前,胡延凱認識新加坡影視製作公司 「新戲院」(Sinema Media),得知他們創辦的新加坡青年電影節,也以培植新銳創作者為目的,雙方一拍即合。這兩年金穗獎在影展期間都會引介新加坡青年電影獎得獎短片,新戲院也安排導演來台,在北中南舉辦巡迴映演和講座,還邀台灣短片去新加坡放映。
今年新戲院為金穗獎挑選了包括入圍坎城影展電影基石單元的《小亞當》等5部片,不過向新加坡政府申請相關人員來台過程中,初期因疫情遲未批准。後來終於拿到許可,金穗獎承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措施,暫停二級疫區國家外賓來台出席活動,因此未能成行。
新戲院製片莊穎彤接受本刊書面專訪時不諱言,「(不能訪台)大家都感到失望,但是我們非常理解這個決定。」她也透露,武漢肺炎(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疫情對新加坡的文藝產業影響非常大,不但很多活動取消,影視拍攝也有七到八成停擺或無限期延期,自由工作者面臨生活困境。
《兩場葬禮》描述從小是養子的男主角,中年後因收到兩張訃聞而重新面對過往身世。 (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除推動台灣與海外的短片交流、推廣,胡延凱擔任金穗獎策展人以來的改革措施還包括:把短片輔導金的成果發表和金穗獎活動合併,趁此機會提升影片放映品質,讓觀眾能在戲院、而非其他場所的放映廳觀賞短片。
他也邀請歷屆得獎者帶新作「回娘家」,讓觀眾了解這些導演的新動態;增加開閉幕片和觀摩單元,今年開閉幕片分別是《76号恐怖書店之恐懼罐頭》和《做工的人》。凡此種種都是為了擴大金穗獎規模,不只是放映入圍影片。
新加坡影視製作公司「新戲院」今年也挑選五部片來台放映,圖為入圍坎城影展電影基石單元的《小亞當》。(新戲院提供)
金穗獎已是台灣創作者與海內外的中介平台,它不僅挖掘台灣的影像工作者,也培育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緬甸等地導演。
金穗獎已是台灣短片創作者的中介平台,許多海內外相關單位會透過金穗獎向各個導演邀片。它不僅挖掘、鼓勵台灣的影像工作者,也培育港澳、星馬、甚至緬甸來台念書的學生,或來台工作的導演,例如今年緬甸和馬來西亞的導演都有入圍,展現包容性。
學生組的陳亮廷以《兩場葬禮》拿下「最佳導演獎」,該片亦獲頒「優等獎」和「個人單項表現獎-最佳攝影」。
目前,每年總預算約新台幣1千萬元的金穗獎,由文化部編列預算,扣除總獎金居台灣各影展之冠的535萬元,其餘為活動和行政費用。因經費不足,僅策展人是固定員額,其他如宣傳企畫的相關人員都是臨時聘僱,經驗難以傳承。
胡延凱表示,由於文化部影視音產業局的預算固定,遇經費短缺時比較沒有補足和緩衝的空間。所幸今年國家電影中心將轉型為行政法人,屆時預算運用和規劃將更有彈性,或可相對提高金穗獎的自主權,改善相關問題。
策展人胡延凱推動改革,今年改變金穗獎賽制、放寬報名資格。

鼓勵新銳 金穗獎

  • 於1978年創辦,鼓勵具實驗精神的短片創作。
  • 獎項:26個
  • 總獎金:535萬元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