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 13:23 臺北時間

【全文】最冷門工作做出口碑 盧律銘的逆向影視配樂心法

mm-logo
娛樂
鏡文學內容籌製總監張耀升編導,桂綸鎂(右)、楊祐寧(左)主演的電影《腿》由盧律銘操刀配樂,配合角色及劇情發展,音樂風格時而輕鬆,時而令人毛骨悚然。(甲上提供)
鏡文學內容籌製總監張耀升編導,桂綸鎂(右)、楊祐寧(左)主演的電影《腿》由盧律銘操刀配樂,配合角色及劇情發展,音樂風格時而輕鬆,時而令人毛骨悚然。(甲上提供)
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柏曾說:「我始終認為聲音比影像更能引領觀眾融入故事。」配樂是電影不可或缺的一環,與故事情節、場景及角色情緒交融,為影像達到烘托氣氛之效。
從事配樂創作、樂曲編寫的台灣新銳配樂家盧律銘,去年以電影《返校》斬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他形容電影配樂是極致的團體創作過程,巧妙地存在於電影中,猶如其中一塊重要的拼圖,追求的是完整而非完美。
盧律銘大學就讀數學系,自認高中時期非常叛逆,因為數學特別好,選填大學志願時便選擇了數學系。進入大學後,盧律銘自組樂團,樂團成了他生活的重心,雖然畢業退伍後曾在補習班當老師,但依舊對音樂抱有熱情,希望從事音樂相關工作。
在父母提議下,盧律銘決定先取得音樂專業相關文憑,因為從小深受姐姐、導演盧謹明影響,喜歡電影也熱愛音樂,遂申請進入英國Kingston大學電影電視配樂研究所,順利獲得碩士學位。
盧律銘形容配樂工作就像做實驗,配樂完成後搭上實際畫面,有時會和預想中不同。

配樂引人入戲 盧律銘

  • 1982年6月23日生於屏東
  • 義守大學數學系
  • 英國Kingston大學電影電視配樂研究所畢業
  • 作品暨得獎經歷:
    1. 2019:電影《返校》配樂,以〈光明之日〉與雷光夏共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2. 2018:電影《小美》配樂
    3. 2016:電影《接線員》配樂
    4. 2016:電視劇《天黑請閉眼》配樂,獲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5. 2016:單曲〈Enter Darkness〉,獲金音創作獎最佳電音單曲、最佳樂手獎
    6. 2012:專輯《Quarrel》,獲金音創作獎最佳電音專輯
從英國學成歸國後,盧律銘接到的電影配樂工作來自導演侯孝賢、賈樟柯的御用配樂林強。當時他詢問林強是否可以去當助理?沒想到林強直接將手上案子介紹給他,但還沒做完就被換掉。盧律銘笑說:「對方覺得我做的東西太不商業,那時打擊很大。」
之後,盧律銘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等待,而在等待機會再度來臨時,他透過組樂團維持創作能量,亦替廣告、舞台劇製作配樂。由他創立的電子樂團「棋盤上的空格」,更兩度獲得金音創作獎的肯定。
盧律銘的第一部電影配樂作品是導演盧謹明的《接線員》,他到英國攻讀電影電視配樂也是受姐姐盧謹明影響。(翻攝自The Receptionist《接線員》臉書)
對盧律銘而言,這段時期猶如備戰練兵,等到2016年,姐姐盧謹明執導的《接線員》找上他時,學習累積的經驗便成了養分,而在《接線員》上映同年,他也以電視劇《天黑請閉眼》贏得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音樂創作是由內而外,創作者從內心發想、串連後完成整個架構。但配樂創作為由外而內,須吻合影像與導演想要的曲風,有明顯的框架須遵守,配樂家得從中自行找到創作空間,或往更深層挖掘音樂在情節、場景中扮演的角色。
盧律銘表示:「一開始的創作我會用我的角度來看,但導演的角度可能完全不一樣。第一版的demo或是幾個比較重要段落完成後,我會先給導演聽,確認風格方向對不對?如果對了就會很順利,不對的話就要想辦法磨合。」而在達到平衡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自己。
盧律銘(後)認為,配樂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擁有無限可能。
然而,實際上最常碰到的問題是某一段音樂他以男主角的心情進行創作,但導演希望從女主角的視角出發。此時盧律銘通常會以導演的意見為主,進行調整,「畢竟真正看電影的角度是導演,他想表達的東西只有他最清楚。」而判斷使用哪種樂器或旋律,甚至是演奏、呈現方式,不僅仰賴直覺及對畫面的敏銳度,更像是做實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除了配樂工作,盧律銘也透過多個樂團維持創作能量,除了拿下金音創作獎的「棋盤上的空格」電子樂團,也在「聲子蟲」樂團擔任吉他手。(盧律銘提供)
有一次配樂因小號演奏得太完美,感覺脫離情節,於是他找了前一個小號手吹得沒這麼好的版本,效果反而更好。
他舉《天黑請閉眼》導演柯貞年的新片《無聲》為例,該片以聾啞學校為背景,講述一名新轉進啟聰的聽障少年,意外發現校園長久以來的性侵事件。因片中主角有大量比手語橋段,他採用哼唱、呢喃等人聲營造壓迫感的氛圍、反映角色內心凌亂等情緒。不過,某些4部人聲在混音時,盧律銘發現低音貝斯與主角的臉不搭,因此將貝斯的聲音去除只留下3部人聲。
盧律銘(中)與音效師杜篤之(左)在《小美》各司配樂、聲音處理,以音樂串起角色間的關係,導演鍾孟宏(右)為該片監製。(盧律銘提供)
而前年他以電影《小美》入圍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與原創音樂歌曲,錄音結束進入終混,則是因某段小號演奏得太完美,讓監製鍾孟宏覺得脫離情節,於是他找了前一個小號手吹得沒這麼好的版本,結果效果反而更好。這次經驗也讓他學到:「電影配樂追求的是完整而非完美。」
電影《小美》(甲上提供)
「以前做配樂我都希望找很好的樂手,很完美地呈現音樂的每一個部分,在這之後我做配樂則思考,如何讓影像和音樂搭配到一個最完整的狀態?」盧律銘說。
如果戲已非常濃烈,要讓畫面說話,沒有音樂反而是好的;或者某個橋段的聲音設計很精彩,音樂就必須退一點。
近期他為鏡文學內容籌製總監張耀升首部編導的電影《腿》操刀配樂,透過貝斯、低音提琴、木琴等樂器,配合角色和劇情發展,音樂風格有時輕鬆,有時令人毛骨悚然。但也因配樂是「無形」的存在,且觀影時觀眾大部分聽到的仍是聲音,若音樂出現得太過刻意,反而會令觀眾的情緒跳走。
盧律銘強調:「走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就是音樂的工作。如果戲已經非常濃烈,我會讓畫面說話,有時沒有音樂反而是好的;或者某個橋段的聲音設計很精彩,音樂就必須退一點,不能同時有兩個主角,而是要達到一個最平衡的狀態。」
電影配樂被形容為台灣樂壇最冷門、成本最難回收的工作。盧律銘坦言,因預算問題,電影配樂製作多在定剪之後才開始創作,預算在台灣電影製作費中僅占九牛一毛。但配樂人事成本高昂,從樂手到混音師,動輒10人、20人,當劇組無法提供相對的預算,第一步只能先縮減編制,若成本仍無法負荷,部分費用甚至常得自掏腰包,或是嘗試申請文化部的影視作品原聲帶類補助。
若配樂製作預算不足,盧律銘會嘗試向政府申請補助,如《返校》電影原聲帶即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盧律銘提供)
以《返校》主題曲〈光明之日〉奪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後,盧律銘除了壓力之外更多了份責任和使命感,期盼未來配樂製作在電影成本分配比例上,能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從業環境更健全。
雖然笑稱電影配樂工作是「歹路不可行」,但盧律銘認為,配樂工作有趣之處,在於擁有無限可能。「一個畫面可以搭配任何音樂、曲風,找出哪一種對故事而言是最對的?正是配樂的魅力。」

影視幕後點將錄系列之一:配樂篇

影視作品是團隊合作的成果,不只台前,幕後工作者從編劇、選角、攝影、燈光、美術、造型、化妝、剪輯、音效、配樂、特效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影視幕後點將錄」聚焦各領域的幕後人員,看他們如何以專業技術,提升品質,厚植台灣影視產能。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