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陳佩琪認為專業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是設法在「防疫成績」和「民生經濟」上取得最大平衡。她說曾看過一篇報導,內容提到一些落後國家的低階民眾,在疫情當下要在「病死」和「餓死」之間做抉擇,實在悲哀。
陳佩琪話鋒一轉,說想當防疫大神,需不需犧牲其他各行各業達到零確診的目標,其實是一門大學問。
指揮中心會有「超前部署」,可關則關,可禁就禁,陳佩琪表示無可厚非,畢竟人命關天,「加上人一生罕有機會坐上神位,若不想跌落自然小心翼翼,神壇才能坐穩坐滿…」
所謂超前部屬,陳佩琪說「講白了就是第一線臨床醫師常用的『防衛醫療』」,但要注意會有副作用,若以防疫公衛的立場來看,就是要慎防政策繼續下去,產業、經濟蕭條的副作用。
另一個值得大家討論的是防疫標準要一致,若無「起源地病毒較毒」的理論,那麼「歐美回國」和「武漢回國」就要標準一致;關了八大行業,KTV卻仍可營業,就算政策不小心顯露出心中成見也不要緊,但疫情趨緩了,「誰關他們的,不就是誰該負責把它打開嗎?」
陳佩琪批評,有勇氣關,就該有guts開,哪有為了不讓自己跌下神壇,又不想負責任,訂了一個任誰都無所適從的標準,然後丟下一句「你們縣市長誰做的到誰去開!」認為若用這種態度防疫,換她這種沒專業的來都行。
陳佩琪最後強調,「醫療、防疫」和「經濟、產業」的發展,或許難兩全,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別把個人政治立場帶到醫療和防疫裡,疫苗若國際認證安全的可用就用,而不是你討厭的人做的就不用;「小明」該回來就讓人回來,維護兒童的「福利」與「人權」是國際公約,更是人類的普世價值,提醒陳時中一言一行代表著台灣,對於兒童的議題,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