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強調,《自由時報》身為媒體平台,有責任透過更多元的產官學平台,協助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舉辦論壇的目的不只是為了集思廣益,也將取得共識、找出對策,監督國家隊,並以超越過去的效率來落實執行。一整天共3場座談會,主題聚焦於資本市場的新領域、新挑戰、新藍海、新戰略,以及因應社會演進的創新。
擔任論壇與談人的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認為,金融創新與金融商品的開發幾乎衍生自資本市場,相關業者宛如金融業中的科技業,是最有創新能力的產業。但過去30年來,台灣的金融發展相對偏向銀行、保險,直接金融占比一路下滑到20%以下,近來又遇上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衝擊,資本市場面臨種種困境。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來,股票加權股價指數衝到歷史高點,可謂匯聚了30年來的榮景。
期貨公會理事長糜以雍提到,金融業被高度監理,不能只站在本身利益思考,應從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提煉存在的價值,才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同。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認為,台灣資本市場存在一些問題值得討論,並找出解方,像是資金太多,去化管道少(多放在銀行存款,銀行也不易去化,存放比僅70%左右)、直接金融比率太低,僅約17%,遠低於美國的70%等等。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負責主持綜合座談,他認為今年疫情加上前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使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各國為紓困振興狂印鈔票,負利率的現象將更為持久,金融市場面貌迎來極大改變。台灣股市因防疫成功正吸引國際資金,透過論壇藉匯集產業與監理部門交流對話,可讓台灣下一階段的資本市場發展方向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