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蓁昨(8日)晚間臉書發文提到,海水充滿大量鹽份,若以管線運用海水,那麼很容易造成間隙腐蝕、孔蝕。而海水系統須與自來水淡水系統分開建置,在嚴重缺水和人口密度極高的香港,部分沿海地區就是引海水來沖馬桶,海水沖馬桶並非李眉蓁首創。
從香港的經驗來看,1950年代建置獨立的海水沖廁水供應系統,部分地區因海水水質不符合沖廁用水標準,因此又增設了水質設置處理設施、輸送運作及保養費用非常高昂,並沒有使用在全部地區。
李雨蓁說,高雄沖馬桶的水主要是自來水,自來水管線為淡水,如大樓用戶,一般來說供水都是先抽到水塔再供水,尤其高雄水質偏硬,有些大樓甚至有全棟軟水過濾系統,用戶煮沸後即可飲用。絕對不可能和海水混雜。
倘若要以海水沖馬桶代表「全高雄市都要重新埋管」,從海邊設置幫浦抽海水進入海水管線系統,配送到全市,透天要拉新管線、大樓配線要完全修改,為了讓民眾接受,恐怕必須補助興建第二水塔和建置海水專用管線。另外,因應海水成分容易侵蝕所需的維護費用、材料升級費用及技術研究費用,這些花費都不包含於上述費用內。
李雨蓁以自來水系統費用估算,至2015年底,高雄台水公司的自來水管線總長度為7,428公里,而2014-15汰換101公里,經費約9.56億元。簡單估算,若單純興建同等長度之管線,經費約為703億元。
倘若要接管到每戶家中,並安裝到馬桶水箱,以單戶來說,包含勘查、設計、試壓費用,實際安裝時的接水點、水表組、接水費、和管線工料費用,4公尺內也要近萬元,更別說郊區有許多離管線一段距離的用戶。根據台水公司評估全台尚有50.5萬戶未納入自來水系統,全數改善完成經費高達3,000億元以上,平均一戶高達60萬元,其中尚涉及土地取得、道路申挖、民眾用水意願等因素。
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全境切割為17,395個統計區,其中有4,959個供水區普及率達100%,具有完整的人口密度、每戶接管配水管線長度統計資料,密度分為9個等級。我們將所有組別加權統計,其中,居住密度在50至100戶/公頃以上供水區佔所有供水區之23%,此區配水管線長度每戶小於基本費長度(4公尺),人口約佔高雄之62.56%,居住密度在此之下的佔所有供水區之77%,人口僅約佔37.44%,配水管線就長達7.49至189.27公尺不等。
若我們簡易的將人口密集區每戶以20mmPVC管基本工料費(7,920)計算,而人口稀疏區每戶以台水公司評估自來水未接管戶接管費用(60萬)計算,則不計路面修復費用,可得出全高雄113萬戶海水管線配管的費用約為2,594億元。也就是光是管線費用,就要3,297億元。
除此之外,海水要引入城市也要另行設置加壓站、配水池,且因海水位在城市最低處,加壓站需求比由高往下送的自來水更多,根據歷年自來水延管工程單價統計,高差約45公尺就需一段加壓,而每一座加壓設施費用約為270萬元,而開挖過程中道路復原費用等也都不計,零零總總算下來,大致上準備4,000億元比較安全。
李雨蓁提到李眉蓁之前的政見種甘蔗培植蘭姆酒產業要花上2.7兆,再加上花4,000億用海水沖馬桶,負債突破3.5兆,是前市長韓國瑜「亂喊價」的10倍以上。
對於許多人可能會好奇,香港可以,台灣為什麼不行?李雨蓁解釋香港人口密度相當高(每平方公里2.59萬人),且1950年代就預設了海水管線,高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40人)遠低於香港,且已有完整自來水管線,這樣的情況下要再花3倍預算建置海水系統,顯然是不顧成本效益評估。
翻攝自李雨蓁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