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部分人士擔心「孩子以後就聽不到三國歷史了」,呂秋遠感到不以為然,認為真正要檢討的問題,並非去中國化,而是除了考試以外,習得的內容對人生到底有什麼幫助?
呂秋遠說,三國歷史,大家不都是從日本三國志的戰略遊戲中得知?「國中歷史課本哪裡有教呂布的三國無雙?他的武力值100,裝備方天畫戢變成110,不是課本告訴我的好嗎?」「你以為課堂上真的在教三英戰呂布?關羽拿著青龍偃月刀、張飛拿著丈八蛇矛、劉備有一對雌雄劍,跟呂布的方天畫戢戰得不相上下?」
「不」,呂秋遠回憶,國中時聯考社會科模擬考自己從未低於130分,「但我背了什麼?一大堆沒有用的東西。」呂秋遠說學校教了各個朝代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差異,還有要熟記那些年中國被迫簽定的各種條約,以及遭入侵的戰爭時序,這些都是考試重點。
「當年我記得漢武帝還有他的名字,但我不知道長門賦,也不知道金屋藏嬌的典故。」呂秋遠直言那些教材,根本無法讓他對歷史應用在人生上有任何期望,「除了當年的考試成績以外,對人生到底有什麼幫助?」
「一週一小時!」呂秋遠點出另一個問題所在,歷史課的時數讓老師根本講不完,所以就得要找重點來說,那請問「講解1624年或1895年以後的台灣史重要?還是談同中書省門下平章事是什麼東西重要?」呂秋遠強調,既然只有一小時,就該盡量讓學生能思辨、引起興趣,讓他們自發去接觸資訊,進而關懷現在的政治、社會、文化,「我們是台灣人,歷史教育強調同心圓發展,又有什麼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