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谷冒出刺鼻硫磺味的裊裊白煙,初來乍到的凱達格蘭族人,面對眼前的未知和恐懼,認為此地跟女巫作法相關,稱之為北投「Kipatauw」(女巫)。
日本人百年前來台統治,帶來神道教信仰,在丹鳳山大師岩供奉不動明王,後有在北投開發溫泉的商人,為了讓訪客駐足,設立在地化的「湯守觀音」做守護神。
日本人離開後,北投不僅是泡湯療養聖地,更是熙來攘往的溫柔箱,溫泉業者向台灣人熟悉的土地公祈願,北投福安宮成為在地人重要的宗教信仰,過年時的「夜弄土地公」,家家戶戶的孩童提著紙燈籠,沿路向店家要糖果;轎班跟店家在鞭炮聲下保佑旅館業興盛,直到民國70多年停辦。工商社會下,人的信仰不再跟生活緊密連結,溫泉季跟神祇結合,綻放出慶典的樣貌。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承辦的「溫泉在哪裡?」--北投散策系列走讀活動,自109年10月7日至10月9日舉辦五場在北投地區的散策走讀,透過五位引路人分享,分別將北投老街、溫泉產業、人與神朝聖路徑、北投公園公共空間和磺礦地景的自然資源的主題當中,發展出五條散步路線,帶領學員用新視角看見北投不同的樣貌,並搭配手繪磁磚、湯花沐浴球、步道維護、植物氰顯影和拜訪北投農友等體驗工作坊,讓路線的歷史跟故事,拓印在散步者的身體記憶中。
10月6日上午的散策路線「人與神-百年來的守護再相逢」,由在地文史團體「北投說書人」創辦人林智海引路,從走讀北投在地跟神祇的歷史和社會演變;工作坊由千里步道協會資深步道師徐銘謙,帶領民眾討論步道的自然與非自然,手作步道減少搬運外地材料的運輸碳排放,也依人體和氣候需求,用在地材料鋪出一條適合人行走也永續的道路。
路線從新北投捷運站集合,途經凱達格蘭文化館、北投公園、舊的溫泉旅店遺址,從雕像和遺跡看見兩位影響北投溫泉至深的日本人,一位是開設天狗庵溫泉旅店的商人平田源吾,他帶著淘金夢來台灣,先去瑞芳探勘金礦卻發展不順,後因舊疾到北投泡湯治病,痊癒後便在北投開發溫泉產業;並由當時的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捐贈石造觀音像「湯守觀音」,他在任期間,策劃了北投的溫泉管路、公共浴場與新北投線鐵道。這兩位日本人,共同將北投塑造成一個更交通便利、歡迎眾人來滿足心靈安定的祈福之地,也帶起興繁的溫泉產業。
最後,林智海引領大家參觀1915年興建、北投碩果僅存的日式寺院普濟寺,其原名鐵真院,便是以鐵道部課長村上彰一的諡號「鐵真」命名,仍保持日式的祭拜儀式,也在入口處放置了一塊「村上彰一翁碑。」
此場北投散策導覽的尾聲,學員們帶著千里步道協會的維護步道知識,親手拿著塑膠袋、長夾和除草刀幫忙清理,一同踏上延傳百年的朝聖之道大師岩。在大師岩上,到處是不同宗教團體前來的拜訪交流的布條,再度見證此石窟曾經作為重要的宗教聖地。
北投溫泉從最早的地熱資源,人們對自然未知的神性,後有溫泉產業,為了讓人駐足,發展出守護神的信仰文化。如今,許多神祇或生活樣態已經改變,歷史和朝聖的軌跡埋藏在寺院角落、深山和時慶祭儀。神與人關係的流變,展現在社會政權的樣態,還有產業的文化景觀。只要哪處居住著生活的人們,哪處就會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