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16:47 臺北時間

來不及看到紀錄片首映 「最具爭議小說家」七等生辭世

mm-logo
生活
作家七等生日前因癌症病逝,享壽81歲。(翻攝自國藝會網站)
作家七等生日前因癌症病逝,享壽81歲。(翻攝自國藝會網站)
本名劉武雄的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家「七等生」,24日因癌症病逝,享壽81歲。其作品包括《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由於風格特殊,極具個人特色,也被認為台灣戰後最難懂、最具爭議的小說家。本屆金馬影展即將在11月5日開跑,其中以七等生作品《削瘦的靈魂》為名的同名紀錄片,聚焦七等生的創作生涯,將於影展中舉辦「世界首映」,只可惜七等生未能等到紀錄片上映,已先一步離開人世。
來自苗栗縣通霄鎮的作家七等生,生於1939年,曾在小學擔任教職,1962年,他在《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獲得主編林海音鼓勵,開始陸續發表自己的創作,其著作以小說為主,多以隱遁小角色作為抗議台灣社會總體壓力的象徵,代表作品包含《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被改編為電影。
七等生曾於2010年獲得國家文藝獎,作品受到肯定。(翻攝國家文藝獎刊物)
與七等生同輩的台灣作家,作品多帶有對社會的批判,以及抒發鄉土情懷的寫實主義,但七等生卻是走現代主義路線,風格特殊,寫實與虛幻交融,也被認為是台灣戰後最難懂,甚至被說是最具爭議的小說家。文化部今(27日)發文悼念,指七等生是「走在『很前面』的作家」,「文字充滿哲學性及詩意,他常把社會中的扭曲矛盾、光明黑暗凸顯出來,引發讀者深思。」
七等生曾在1985年獲第8屆吳三連獎文學獎,並在2010年獲得國家文藝獎,其中得獎理由寫道:「…語言文字具奇特的魅力,成為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獨特的風格之一,內容、形式都具有藝術上的原創性。創作量累積豐富,具有持續性的影響力。」
七等生的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即將首映,他卻先一步離開人世。(翻攝自金馬影展YouTube)
曾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朱賢哲,將鏡頭對準七等生,結合文本分析與親友訪談,更多次採訪已經隱世多年的七等生本人,勾勒出這位作家的話像輪廓,以七等生作品《削瘦的靈魂》為名,拍成了七等生的傳記紀錄片,即將於今年第57屆金馬影展中舉辦「世界首映」,許多讀者和觀眾相當期待,不料卻在紀錄片正式問世之前,七等生老師就因不敵病魔,於24日與世長辭,享壽81歲。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若您瀏覽此網站,即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若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點這裡瞭解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