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白宮誰當家,國會席次決定了國家立法施政方向,也是兩大黨的兵家必爭之地,假若失去了總統大位,他們仍能靠參議院的席次優勢牽制總統的權力,尤其總統對外的條約都必須經過參議院的批准才算有效,例如對台軍售案是否成立也需要經過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同意。
美國的聯邦參議院共有100個席次,每位參議員任期6年,每2年進行局部改選,無連任限制,選前共和黨共有53席過半的席次,而民主黨則有47席;今年的大選應改選33席,補選2席。
截至台灣時間今(5日)上午10時、美國時間4日晚間9時,各州的聯邦參議員改選結果大致已定,唯有少部分仍在計票中,而兩黨的選情就如同總統大選一般出現了拉鋸的情況,互有增減,有由藍(民主黨)翻紅(共和黨),也有由紅轉藍,例如共和黨友台議員「園丁」賈德納(Cory Gardner)不幸敗給民主黨前州長希肯魯柏(John Hickenlooper);而阿拉巴馬州的民主黨參議員瓊斯(Doug Jones)則輸給代表共和黨參選的前足球教練特本維爾(Tommy Tuberville)。
同時在《CNN》的統計,看來兩黨都沒有擴增新的席次,計入已確定結果的地區,共和黨和民主黨皆為47席,尚有6席仍在開票當中,包含阿拉斯加州、喬治亞州、北卡羅萊納州、緬因州、亞利桑那州等地區,不過除了喬治亞州補選區和亞利桑那州,其餘都是共和黨候選人處於領先地位,其中緬因州爭取連任的科林斯(Susan Collins)更是幾乎已經確定當選。
從目前開票的情況來看,共和黨川普雖然總統大位岌岌可危,但在參議院仍能擁有過半席次,未來在推動法案的過程中佔有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