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四六 台灣」成員林昶佐、台北市議員林穎孟、台中市議員黃守達、基隆市議員張之豪,以及桃力發展協進會總幹事藍士博,今在「美國總統大選後新局勢分析」交流會中分享他們的國際政治觀察,並提出他們對台灣改革的願景。
林昶佐表示,「二〇四六 台灣」是由過去共同參與社會運動、而目前在不同位置參政的朋友所共同組成的團體,希望延續推動社會改革的理想,在憲改的時刻,一起從地方層次展開討論、進而推動改善國家層級的問題。林穎孟與黃守達也強調,他們在地方層次逐步推動國家正常化想像與改革的努力。
席間國際法專家宋承恩指出,台灣如果要成為一個法理獨立的國家,實際上需要各界的努力,除了政治工作以外,教育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也需要一同參與。來自外交專業的他,在分析美國近年國際戰略的轉變時,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近期一連串包括解除對台接觸內規的策略形容為「蓬佩奧三箭」,指出川普(Donald Trump)在總統任內至今的外交政策轉變已觸及「台灣的地位問題」,並清楚表達「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認識跟立場。
宋承恩認為,蓬佩奧的外交策略中已使美國對中、對台政策脫勾,意即對台政策不再是對中政策的一環,而且認為這是美方自己的事情,與中國並無任何承諾。假如拜登上任後,再把對台問題塞回對中政策,台灣政府與人民必須大力反對。在美國近年推動的一連串對台關係法律中,宋承恩也觀察到美國已逐步支持台灣以國家地位有意義參與國際政治的立場,台灣外交部門應該認識到完整參與的重要性來調整目標。
桃園市長鄭文燦到場表示支持,除了肯定「二〇四六 台灣」成員推動改革的熱情,也強調美台關係是台灣國家生存的重中之重,是未來所有的台灣人民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美國國會在2018年通過《台灣旅行法》重啟美台高層互訪,鄭文燦分享他在2019年7月赴美訪問的經驗,他親身觀察到,美國不論是對中國的警惕,或是對台灣戰略地位、合作關係的重視,都是已經是「兩黨共識」。鄭文燦也指出,台灣可以因應這些趨勢,加入美國「全球通關計畫」的前站查驗工作、在孔子學院紛紛被關閉後提供替代性教育資源,或進行高科技、能源產業的合作,主動找到更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