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雪貂」是罕見瀕危動物,在野外滅絕,但在人工飼養下存活下來。第一隻基因複製出來的伊莉莎白‧安(Elizabeth Ann)於去年12月10日誕生,目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Fort Collins)的「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黑足雪貂繁殖場」生活,牠外型可愛,脾氣稍野又活潑調皮,性情與將牠的生下的家養雪貂大相徑庭。
伊莉莎白‧安(Elizabeth Ann)基因是來自30年前死亡的黑足雪貂威拉(Willa)複製品,沒有後代的威拉(Willa)在野外被捕獲,牠於1988年去世後,遺體送到了由非營利性組織「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San Diego Zoo Global)的「冷凍動物園」,該動物園致力保護瀕臨的動植物,以研究基因復原,拯救瀕危動植物種。
由於當年DNA技術仍在發展階段,威拉(Willa)的基因被冷凍後,直到近期才透過代孕雪貂媽媽,使其成功複製出下一代。目前黑足雪貂寶寶伊莉莎白‧安(Elizabeth Ann)已經健康地存活了70天,科學家也表示,會將牠留在實驗單位進行研究,而不會將牠野外放養。
據了解,1937年加拿大的野生黑足雪貂全部滅絕,1981年在懷俄明州牧場曾發現120隻的黑足雪貂,而後幾乎在世界上不見蹤影。直到1987年全球統計倖存的黑足雪貂只剩18隻。1990年代開始,科學家著手計畫將僅存的黑足雪貂,進行人工繁殖以恢復瀕危物種,如今寶寶伊莉莎白‧安的誕生,也為野生動物保育界帶來很大的信心。
生物小百科
黑足雪貂(學名:Mustela nigripes,正式名稱:黑足鼬),屬於小型食肉性哺乳類動物,具有夜行性及穴居生活習性,唯一原產北美地區,他們主要以土撥鼠(草原犬鼠)為食。之所以處於瀕臨絕種,是因上個世紀,人類為消滅對牧場造成破壞的嚙齒類動物,進而投放大量毒餌。在草原土撥鼠遭到撲殺時,以此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黑足雪貂也因此遭殃,導致物種數量驟降。
目前美國機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黑足雪貂保護中心,以人工圈養照料下,黑足雪貂數量已增加到近5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