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歌〉是由未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布農族素人王拓南和伍欽光,有感於沒有一首歡迎大家來做禮拜的布農歌,於是用簡單的吉他合弦創作,如今也成為布農族人做禮拜時唱的第一首歌。這首歌在片《看見台灣》片尾出現後,更為膾炙人口。當初導演楊智麟就是因為聽了〈拍手歌〉後,對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感到好奇,也跟著成軍合唱團的校長馬彼得參加公益活動,完成了紀錄片《唱歌吧!》參加2010年的金穗獎。
當時評審之一陳鴻元被〈拍手歌〉感動,在決審會議大力支持《唱歌吧!》,導致另一位評審廖慶松,甚至開玩笑的對陳鴻元説:「你那麼喜歡《唱歌吧!》,應該把它拍成電影!」因而催生了《聽見歌 再唱》的開拍動機。直到直到2017年,馬彼得對兩人近十年不放棄這故事而感到好奇,才在所屬原聲教育協會同意下,定下電影中「不能談情說愛」、「不能有反派」、「必須是大眾看得懂」的商業電影3大原則,才授權開拍《聽見歌 再唱》。
雖然在籌備劇本過程中,導演楊智麟一直鎖定馬志翔扮演男主角,卻遭到各方反對。一方面擔心馬志翔自己也在籌備新片,很難配合拍片,也有人擔心讓賽德克族的馬志翔,飾演布農族的主角,可能會有冒犯之虞。
結果當故事本尊馬彼得跟馬志翔碰面後,赫然發現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像是2人都是體育系畢業,2人的父親都是偏鄉部落的小學校長。馬彼得還記得就讀師專時,田徑教科書上所有的示範動作都是馬志翔父親示範的,讓他對另外一位馬校長也充滿敬仰。馬彼得也覺得馬志翔跟自己一樣帥,讓他演出絕無問題,終於解決了男主角人選的爭議。
《聽見歌 再唱》〈拍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