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爾斯於2016里約奧運風光豪奪4金1銀,無疑是本屆東京奧運的超級巨星。然而,她在首日團體賽中跳馬失利,最後以心理狀態問題退賽。接下來幾天,拜爾斯陸續退出個人全能、跳馬、高低槓和地板項目,終於,她決定在昨(4日)出戰最後一項平衡木決賽。
拜爾斯昨以14.00成績奪下銅牌(金銀牌得主分別為中國的管晨辰和唐茜靖),比賽過程中她表現穩定,在場邊為其他選手加油祝賀、大方給予擁抱,令人看了十分動容。拜爾斯說:「我為自己做到了!」無論比賽結果如何,她都很高興能參加比賽,為自己感到驕傲。
24歲的拜爾斯透露,她的姑姑於兩天前去世,她說:「能再次獲得奧運參賽機會,對我而言意義深重,經歷5年訓練來到這裡,卻因為一些事無法參賽,其實這並不有趣」。對於自己的表現,拜爾斯坦言比賽時有點緊張,尤其是下木階段,因為她更換了一些新的動作,導致有點沒控制好。但她說:「可以再次參賽,且獲得大眾的支持,這對我來說像是擁有全世界。」
拜爾斯於奧運退賽,令國際體壇對選手心理問題掀起一陣討論,曾飽受憂鬱症所苦、擁有23面金牌的傳奇泳將「飛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感同身受說:「我們都是人,人無完人,所以狀態不好真的沒關係。」網球球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則說:「壓力是一種特權。」
偉大的運動員在賽場爭取榮耀,外界強行給他們賦予奪勝責任,往往卻忽略他們肩負的壓力何其大,他們本來就不應是國家的附屬品,輸掉一場比賽就招來謾罵、遭國人道德綁架,只會顯得酸民無知、沒格調。拜爾斯「為自己而戰」,難道不是每一位選手都該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