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英文名字,望文生義,一看即知,層次不同,差別頗大,後者顯然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彰顯雙方親密關係。尤其,目前台灣在海外幾十個代表處,只有駐索馬利亞與駐立陶宛兩個代表處,有「台灣」兩字。美國是超級大國,能在代表處名稱上冠以「Taiwan」,雖然僅是象徵意義,卻能激勵台灣人心,對民進黨政府有大大加分效果,彌補防疫失分。
當初若干駐台美軍單位,就曾以「Taiwan」為正式稱號。譬如,基隆河畔目前中山計程車服務站那片地段,當年是美軍協防司令部,英文全稱為「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USTDC」。又譬如,陽明山上現今中國文化大學對面那片地段,當年設有美軍電台,英文全稱為「American Forces Network Taiwan, AFNT」。因而,駐美代表處改名,正好與昔年兩國有正式邦交時期名稱,相互輝映。
代表處改名之事,綠營民眾固然贊成,藍營民眾也沒必要反對。理由很簡單,在中共眼裡,中華民國也好,台灣也好,其實都沒差,一體對待。張惠妹在總統就職大典唱中華民國國歌,就慘遭對岸封殺4年;奧運會時,小S喊個「國手加油」,也被對岸網民出征;台灣這兒各大學向對岸招生,「國立」兩字成了禁忌。
另一方面,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駐美代表處要改名,不可能改回「中華民國」。因而,把現有名稱「台北」改為「台灣」,就已經是升等到頂,衝到名稱極限。此事若能成真,毫無疑問,必然激怒中共,可以預期,對台灣必然會有報復。這種報復,不至於訴諸軍事手段,但外交、經貿打擊,則難避免。
對岸外交失分,極可能在外交領域搶分,加大力道,撒銀子搶奪台灣邦交國。此外,也可能重施之前鳳梨斷頭老招,專挑中南部民進黨傳統票倉農業縣分,禁止當地各種主力水果、鰻魚進口。治一經,損一經,有得就有失,政府須得準備好鈔票,外頭鞏固邦誼,裡頭補貼濃漁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