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14:35 臺北時間

輕忽Omicron恐釀後遺症 路透揭6大染疫後果:不要確診比較好

mm-logo
生活
由於Omicron症狀相較過去病毒株為輕,掀起不少人質疑既然輕症為何還要擔憂。(資料照)
由於Omicron症狀相較過去病毒株為輕,掀起不少人質疑既然輕症為何還要擔憂。(資料照)
全球疫情再起,新魔王病毒Omicron取代Delta成為時下流行病毒株,傳染速度極強,引發各國憂心,由於Omicron症狀相較過去病毒株較為輕,掀起不少人質疑既然輕症為何還要擔憂,對此,《路透社》就整理美國多位專家提出的6大因素,提醒民眾後遺症仍還未知,仍應盡量避免被感染Omicron。
傳染速度極快的Omicron變異株,目前造成的症狀大多以輕症為主,因此「助長疫情風險比以往更小」的一派觀點,更有人質疑既然「輕症」且每個人遲早都會接觸到病毒,為什麼現在仍要竭盡全力防疫,對此有不少感染Omicron病患現身說法外,也有專家認為確診Omicron應重新定義所謂的「輕微症狀」說法。
根據《路透社》報導,儘管研究表明Omicron更有可能是無症狀或輕症,不像早期症狀有典型呼吸困難等強烈感,但在廣泛傳播之下,以絕對數量來說,恐將有更多人罹患重症,直言Omicron仍存在「罹患重症的可能性」,其中研究顯示未接種疫苗者仍然脆弱得多。另外,美國洛克斐勒大學病毒專家努森茨維格(Michel Nussenzweig)也表示,「我同意每個人遲早都會感染,但越晚越好」,因為未來將有更多、更好的藥物與疫苗。
雖Omicron多為輕症,但由於傳播速度快,「你可能會感染其他人」,美國耶魯大學病毒免疫學家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就表示,「你可能只會出現輕症,但可能會將病毒傳染給有罹患重症風險的人,即使你曾染疫或接種疫苗而有抗體也不例外。」
COVID-19病毒株不斷變種,「Omicron的長期影響仍不清楚」,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系教授岩崎明子博士(Akiko Iwasaki)就表示,目前仍無數據顯示Omicron有多少機率會導致長期後遺症,但低估Omicron的人,可能正讓自己處於可持續數月或數年的衰弱疾病的風險之中。另外,Omicron是否會有抗體錯誤攻擊人體細胞、精子損傷和胰島β細胞改變等「沉默」效應,都存在疑慮。
Omicron的治療非常有限且「藥物供應不足」,過去疫情中使用的3種抗體藥物有2種對它無效。目前第3種藥物由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GSK)的sotrovimab與輝瑞公司(Pfizer)新研發的口服藥Paxlovid,似乎可以有效對抗Omicron毒株,不過仍在持續研究中。
Omicron變種病毒株是疫情至今發展第5種主要的變異株,病毒進一步突變的能力是否會減慢仍有待觀察,但高感染率卻給了病毒更多突變的機會,「更多人感染意味著更多的新變異」,且無法保證新變異株是否比之前的病毒更加良性。哥倫比亞大學新冠肺炎醫學團隊領導者、中研院士何大一就指出,「過去2年來,新冠病毒(SARS-CoV-2)在許多方面都令人驚訝,我們無法預測這種病毒的進化軌跡。」
Omicron雖為輕症,但傳播速度快恐讓「醫院人滿為患」。何大一就表示,Omicron對完整接種疫苗且沒有潛在疾病的患者不會造成太大損害,但感染人數仍是越少越好,尤其是現下醫院已經不堪重負,何況目前Omicron疫情浪潮高峰還未到。許多醫院被迫延遲非急需手術與癌症治療,部分醫院負荷超載恐一直無法適當治療心臟病發等其他緊急情況。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