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GRAND SEIKO發表這款恆定動力陀飛輪的時候,馬上聯想到兩年前他們發表的那枚T0概念機芯,是不是真的做出實錶了。是的,沒錯,Kodo恆定動力陀飛輪搭載的9ST1手上鍊機芯,就是T0的量產版本,體積更小、穩定度也更高,其他規格先不提的話,機芯板路跳脫了日系風格很有歐規的味道,而六點鐘位置就是陀飛輪結合恆定動力裝置的所在。
一般來說恆定動力陀飛輪常見的作法,是在走時輪系和陀飛輪框架的中間安插恆定動力裝置,直到IWC 2013年的94800手上鍊機芯,才出現把恆定動力裝置整合在陀飛輪框架的設計,GS這款Kodo的9ST1機芯也是採用相同的概念,但9ST1技高一籌的是它的振頻是28,800vph,等於每秒震動八次,轉速遠比94800機芯的18,000vph還要快上許多。
9ST1的恆定動力裝置設計在擺輪的下方,但GS官方目前還沒有太多關於9ST1恆定動力的詳細解釋,如果以T0來說的話,是以一條蓄集動能的彈簧,搭配陶瓷材質的制動輪去運作,當發條那邊的動力,從輪系一路傳導到陀飛輪框架時,就會先儲存在那條彈簧上,然後以一秒一次的頻率穩定釋放給那枚制動輪去推動框架。雖然9ST1的動力儲存有雙發條盒提供的72小時,但跳秒只在50小時的區間範圍內進行,到了運作末端動力不足的時候,則會透過恆定動力裝置停止運作。
另外9ST1機芯還有一個重點是停秒陀飛輪,這邊的停秒是使用簧片去摩擦框架下方接近底座的的環形金屬,以減少接觸面積的方式,去避免可能因為掣停動作而損壞到零件的可能。但理論上來說振頻提高,停秒後要再度啟動就會更困難,而且9ST1的恆定動力裝置框架也是不小的體積,為此他們想出了在錶冠被推回原位、掣停框架的停止桿被鬆開的時候,以連接的簧片將陀飛輪框架往反方向撥的設計克服了這個問題,而這個構想則是來自1964年東京奧運使用的碼錶結構,這個結構後來也被45GS採用。
有別於一般機械錶的齒輪是切削而成的,當初GS在溝通T0的時候,就有強調過它的齒輪全數都是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的製程,雖然GS滿早就開始使用MEMS技術,但全數齒輪都以MEMS技術生成的機芯,T0還是第一個。雖然不是百分百確定9ST1也是一樣的模式,但想必也是相去不遠的規格。
寫到這裡發現標題下的明明是GS的感性價值,但怎麼通篇都在講技術層面。不過如果看了上面的影片,聽到擒縱裝置和恆定動力系統運作時交疊的聲音,就會明白它被取名為Kodo(日文的「心跳」之意)的意思了。GS讓9ST1發出十六分音符既有力又柔和的響音,在設計機芯的時候把聲音也考慮進去,讓機械錶發出心跳般的節拍,這還不夠感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