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逛羅浮宮的時候拿過很貼心的導覽手冊,上面註明路線怎麼規劃就可以在既定的時間內,把著名的重點展品都看完,依稀記得好像還有根據停留時間長短去增減必看展品的不同版本,而這次江詩丹頓選的四款館藏作品都有被列在導覽手冊的必看名單裡頭。江詩丹頓跟羅浮宮的合作有種不證自明的合理性,他們旗下的藝術大師系列,完完全全就是個可以把羅浮宮館藏當作主題來取材的支線,像是量身打造的設定一樣。這次江詩丹頓選了獅身人面像、大流士雄獅、勝利女神還有奧古斯都半身像,這四個不同時期的作品,用琺瑯、金雕、寶石細鑲和微型馬賽克等技法創作了面盤主題。
1. Grand sphinx de Tanis獅身人面像
塔尼斯是古埃及第21和第22王朝的首都,而在1826年被列為羅浮宮館藏的塔尼斯獅身人面像(Sphinx of Tanis),則是現今在埃及境外體積最大的獅身人面之一。
在這款上面江詩丹頓以混合藍色和黑色琺瑯製作出深藍色面盤,結合內填琺瑯做出羽翼的圖案,然後再蓋上一片以金屬噴鍍工藝雕刻的象形文字銘文藍寶石水晶膜片,接著在邊緣套上一圈內填琺瑯的金色裝飾,最後再把獅面人身的金雕固定上去。獅面人身以手工雕刻而成,最精細的地方在於下頜處逼真的鬍鬚,雕完之後再進行噴燒和手工上色,讓立體感更顯著。
2. Lion de Darius大流士雄獅
大流士雄獅是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作品,當時的雄獅浮雕簷壁(The Frieze of Lions)是一種釉面裝飾磚,這個裝飾也是波斯帝國宮殿形象的特色。雄獅在當時是皇家動物和神聖的象徵,江詩丹頓以金雕技法將獅子的鬃毛刻得栩栩如生,而且面盤上還還原了宮牆上的釉面磚質作品的完整度更高。工匠選用了綠松石和黃色血斑碧玉,擷取其中帶有紋理的部分使用,由於這類石材比普通石材更易碎,因此在切割過程中也會有耗損產生,所以相繼採購了三次石材,才成功取得69塊外觀和尺寸各異的鑲嵌部件。
在鑲嵌完石材之後,覆蓋上金屬噴鍍工藝的古波斯語銘文藍寶石水晶片,然後把雄獅固定上去,最後再套上一圈以鐫刻金屬和內填琺瑯製作的三角形裝飾圖案,在這次的四款作品中是色調最搶眼的一款。
3. Victoire de Samothrace勝利女神
羅浮宮的鎮館之寶之一勝利女神像,是古臘化文明時代的藝術作品,將大理石雕塑雕刻得出神入化,在風中揚起的衣裙是最唯妙唯肖的地方。
錶款的主面盤是以棕色琺瑯呈現,琺瑯工藝對於江詩丹頓來說當然不難,不過難的是這個棕色其實很難以調製,需要混合已經停產的稀有琺瑯粉末才能完成。而主面盤旁邊的葉形和幾何圖案裝飾是採用灰階琺瑯,圖案的原型是古希臘的陶瓷花瓶,面盤外圈則以線雕工藝呈現金質浮雕效果,接著同樣覆蓋上一片雕刻古希臘文字的藍寶石水晶膜片,再放上金屬噴鍍工藝的勝利女神,橘棕搭配藍黑般的面盤色調非常雅緻,和勝利女神的優雅形象很互襯。
4. Buste d'Auguste奧古斯都半身像
這款的面盤是朱里亞·克勞狄王朝時期的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像,屋大維奧古斯都(Octavian Augustus)是凱撒大帝的養子,作品表述的是他在西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橡樹葉花冠,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元首兼第一公民時的形象。
錶款的面盤中央以藍綠色琺瑯裝飾,而邊緣則鑲嵌著石質微砌馬賽克,石質微砌馬賽克排放的位置必須根據顏色和大小等因素隨機調整更動,在這過程中如果在擺放和粘合硬石碎片時發生失誤,底座的大明火琺瑯錶盤就要重新上釉。面盤成品使用了大約七種石料、總共660塊的石材,而錶盤外緣的白金浮雕採用的是線雕技法,這款面盤覆蓋的藍寶石水晶片鐫刻的是奧古斯都就職時高官為他祝賀的拉丁文禱告詞,搭配金雕的奧古斯都像展現出這位開國大帝的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