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邱淑媞認為,疫情間的死亡黑數有3種,第一種是確診者被認為新冠不是致死原因,屬「認定黑數」;第二種則是確診但未檢驗就死亡,屬「真正的黑數」;第三種為因醫院無空床收治或其他疾病等了許久未被治療等醫療排擠效應造成的「陪葬者」。邱淑媞指出,以上3種人應遠比現在國內統計死亡數的還多。
邱淑媞更認為,台灣去年就因Alpha病毒出現大量死亡案例,她認定超額死亡人數達2,000多人,比帳面人數800人還多3.5倍。而今年國內因Omicron死亡的人數至7月應超過1萬人,但因快篩試劑普及,因此許多死亡個案已列入確診,才沒有過度超額。
邱淑媞指出,台灣在鬆綁防疫措施之時,疫苗覆蓋率不足、檢驗和快篩沒有準備好、藥物不到位、沒考慮醫療量能等,又未透過非藥物公衛措施「踩剎車」,才導致疫情釀7,000多人喪命。邱淑媞更批,她認為這場疫情是「人禍」,政策鬆綁是為選舉做準備,指揮官才會在死了7,000多人後仍出來參選。
不過事實上,先前就曾有人懷疑過台灣的確診死亡率問題,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曾分析,其實台灣在確診死亡認定上比較寬鬆,例如意外、火災、自殺、癌末在家死亡,只要送醫後有驗出COVID-19陽性,或是曾經確診康復,解隔後又因本身的慢性病死亡,一律都會被認列為COVID-19「死亡病例」;相較於新加坡是採用比較嚴格的認定標準,必須是COVID-19「直接導致」死亡,才會算進死亡病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