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指出,今(18日)日東半部地區及澎湖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及金門、馬祖為多雲的天氣,清晨西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中南部地區有局部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率。
明(19日)日各地及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東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澎湖、金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清晨西半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吳德榮於「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指出,今日台灣在太平洋高壓邊緣,天氣晴朗炎熱,需注意防曬、防中暑;南方水氣多,大氣不穩定,西半部午後局部雷陣雨,應注意大雷雨及「劇烈天氣」;花、東及恆春半島亦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
吳德榮說明,今日各地區氣溫分別為,北部24至35度、中部23至35度、南部23至35度、東部22至37度。明日、週六(19、20日)台灣仍在太平洋高壓邊緣,天氣晴朗炎熱,需注意防曬、防中暑;山區及部分平地午後有局部雷陣雨。
至於最新歐洲系集模式模擬顯示,下週二(23日)台灣東南方有「熱帶擾動」醞釀及活動的機率,下週三、四(24、25日)往西北移動,但不確定性範圍大(橫跨台灣東部海面至呂宋島),且各國模式模擬之間仍有不小差異。故是否成颱?是否會進入警戒範圍?需持續觀察模式的調整。
此外,如今已進入8月中旬,卻遲遲未發布颱風警報,且今年至今颱風發展也偏少!中央氣象局表示,由於台灣夏季雨水來源十分倚賴颱風降雨,偏少的颱風也導致7月到現在台灣各地雨量均明顯偏少,南部山區的雨量更只有同時期的3成。
中央氣象局統計,近64年來,最晚發布颱風海上警報的前三名分別是,「2010年8月30日南修颱風」「1993年8月17日塔莎颱風」及「1997年8月16日溫妮颱風」,而今年至17日仍未發過颱風警報,至少是史上第二晚發布颱風海上警報的一年。
針對今年夏天颱風數量明顯低於平均值,中央氣象局指出,目前熱帶印度洋至太平洋,呈現「冷-暖-冷」分布,太平洋有反聖嬰現象發展,印度洋則有負相位的印度洋偶極現象發生。
因此,中央氣象局推測受到反聖嬰冷海溫偏西的影響,使得西太平洋的東風異常西伸,而孟加拉灣至南海的西風較弱,不利於孕育颱風的「季風槽」發展,這可能就是導致近期颱風少、台灣雨也少的原因之一。
中央氣象局預估,下週起,南方海面的低壓區會開始有些熱帶系統發展的機率,但是否有機會成為颱風或接近台灣,仍需一段時間觀察,「目前還處於颱風季的中期,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有颱風形成影響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