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烏俄之間數個月累積的緊張氛圍,在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後,上升至全面戰爭。以喜劇演員身份於2019年選上總統的澤倫斯基,因在國內堅守、到前線探訪軍隊以及在國際媒體上的活躍表現,從戰前原先低迷的支持率翻升為全民愛戴的領袖,也令世界對他的觀感逐漸轉變。
《公視主題之夜SHOW》映後論壇交流的問題包含「對於澤倫斯基和普丁的觀感」、「烏俄戰爭背景」、「戰爭中的認知與媒體識讀」,更從烏克蘭聯想到台灣的處境。目前定居台灣、在台應援戰爭的安多利認為紀錄片內容有九成正確,更肯定澤倫斯基展現烏克蘭的精神,同時感嘆,「很難相信21世紀還會發生戰爭,每天有許多人失去生命,但我們知道我們的政府跟軍隊都有在準備。」
曾在基輔擔任多年記者,有許多烏俄戰爭一手報導的奧爾加分享,澤倫斯基的轉變很有意思,他擔任總統後,才逐漸成長成為政治家,也意識到烏克蘭面臨的挑戰。奧爾加說,「戰爭會改變人的觀點,會更珍惜重要的事物,同時想辦法保持樂觀」,也強調作為一名記者報導事實的重要性。
對烏俄戰爭的反思,陳映妤表示「戰爭時期的假訊息可以殺死人」,媒體應在「助長恐慌」與「增進防衛意識」間找到平衡,人民也應思考面對戰爭的各種情況,「正視風險才可能降低我們的恐懼」。
長期關注國際新聞的敏迪則分享自己近期收到一位國小老師思考是否要教導學生認識戰爭,擔心過於殘忍或黑暗。她回應,「我們不想要有戰爭,但也不要害怕跟小孩子說戰爭是怎麼一回事」,提前對兒童說明戰爭的可怕,他們長大後,有能力就會想辦法避免。敏迪認為,不要把「準備」看得太嚴肅或恐慌,人民對國家的軍事實力也要有清楚認知。
崔琳認為,想出方法「避免戰爭」最重要,而台灣若要贏得國際支持,政治的民主、或在國家治理、國防變得更強,都是根本,崔琳也強調「戰爭只要發生就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