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張婉婷接受母校英華中學校長邀請,拍攝一班同學,從讀國一開始,見證校舍搬遷的成長故事。原本打算從她們一年級拍到六年級,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到最後過了10年才得以見到電影面世。
早已是名導的張婉婷,平日拍戲有龐大團隊輔佐,她只要在監看螢幕後發號施令即可,但拍這部完全都是素人,而且還是中學生的孩子為主角的紀錄片,沒有好幾個副導、場記幫她控制現場,她只好與另一位聯合導演郭偉倫「校長兼撞鐘」,導演、攝影、剪接都要自己來,連買飯也要親力親為,就像回到自己留學時拍學生製片般簡樸。
尤其十幾歲的學生對她並不熟悉,小孩子脾氣直率,往往很直接表達拒絕拍攝的情緒,張婉婷笑說,常常令她很沒面子,想找個地洞鑽進去。母校校長還開玩笑說,十幾歲青少年不管你對她多好,當她們叛逆起來往往恩將仇報,把你當殺父仇人般,唯有忍耐,有一天他們會明白的。
跟十幾歲的孩子磨合,張婉婷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當她們的「樹洞」,「當紀錄片導演最重要學會做人、做好人,用心去聽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去挖掘不可告人祕密的態度。」這些年來建立的情感,張婉婷與許多被訪者都還有保持聯絡,甚至有人請她幫忙找人寫大學推薦信,張婉婷還真的找來了香港權威名醫袁國勇來寫,「當她們需要幫忙時會想到我,我覺得非常開心。」
以往張婉婷都與不久前才離世的伴侶羅啟銳「情侶檔」合作拍片,但這次羅啟銳對女校故事不感興趣而沒有參與,但看了初剪後要張婉婷不要再繼續下去,張婉婷回他「這個不可能不繼續下去,失敗不在我的選項裡!」張婉婷透露,光剪輯就花了3年,前後剪了10幾個版本,終於找到整部片的結構,讓觀眾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剪的時候才發現每個人都有她的傷痛,背後都是動人的故事;不管人生是順境或逆境,都只是永恆中的一個片段。」她這番話對照11年來香港的現況,不難理解為何張婉婷會將這部片當作她送給香港的一封情書。
被問及有沒有話要寫給19歲的自己,現年71歲的張婉婷笑說,自己已不可能回到那個年代,寫給79歲的自己還差不多。她希望自己79歲時還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可能到時候死了都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