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審查委員Laura Lundy提到台灣生育率很低,兒少死亡率卻很高,尤其是自殺與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想了解為何國內的死因追溯目前只適用於6歲以下兒少?而非針對18歲以下所有兒少進行分析?
另外在自殺死亡的部分,審查委員也提出疑問,表示目前看到的原因多半為個人因素,所以想知道國內機構是否有做過研究,去了解當中有沒有一些精神上的健康問題,或出自於結構性問題,例如學校壓力太大等。
對此,諶立中回答,台灣經過10年來工業化、商業化的發產,以及家庭支持力道降低的影響,確實讓兒少、青少年自殺率緩慢上揚,尤其最近5年來青年、青少年自殺率突然增加。但諶立中指出,若扣除跳樓因素,兒少的自殺死亡就沒那麼明顯,也就是說「這10年來因為台灣高樓的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青年的衝動性跳樓自殺…」表示這將是未來防治的重點。
此話一出馬上在PTT掀起討論,網友質疑心輔資源不足且分配不公、升學與環境壓力太大、家庭照護及社會支持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通通沒有檢討,官員卻把兒少自殺率怪罪於台灣高樓太多,痛批實在太荒謬,其他網友也紛紛附和,「扣除跳樓?我沒看錯嗎」「在公三小 丟臉丟到國外去了」「通通推給環境跟工具就好了 官這麼好當哦」。台少盟也認為官員說法太離譜,要求衛福部公開道歉。
諶立中則解釋,自己在審查會議中並未完整講述前因後果,才會造成誤會。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諶立中說明青少年多半屬於「衝動型自殺」,若致命性輕生工具大幅增加,特別在現今高樓多為住宅、不再侷限頂樓的條件下,衝動型自殺者接觸致命性自殺工具的機率大增;加上若拿掉跳樓輕生的數據,整體自殺率呈微幅上升,因此跳樓確實被分析為自殺率上升的主因。
取自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YT頻道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