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宗聯會表示,宗教人權問題影響宗教發展甚鉅的,往往在表面興盛的宗教祭典活動下,理所當然地被政府及社會大眾所忽視。由於台灣政府及法學界,長期疏於對宗教人權的研究與觀察,而大眾與媒體,也由於長期的專制文化背景、宗教人權教育的不足,也往往以「國家管一切」的角度,思考宗教的相關管理法規,與法律制定的內在理由。結果造成長期以來,政府的相關宗教行政施設或法規制定,都有國家過度管理或介入的情形發生。
台宗聯會指出,宗教乃是人類重要的基本人權之一,其固有的傳統性、特殊性,必須受到《憲法》,特別是第13條的宗教信仰自由,及第23條的人權保護比例原則,及相關國家法律,高度且明確之保障。方能讓世俗國家所缺乏,宗教所特殊擁有的五種淑世力量(生命覺醒力、人性超越力、苦難療癒力、指引庇佑力與善性凝聚力,得以充分開展,進而發揮淨化人心、安撫社會的政教互助功能。
台宗聯會表示,人類的基本權,除了攸關肉身生命存活所需要的物質性建設以外,心靈上之自由、豐足與無懼的心靈建設,亦屬於極重要的人類基本權之一。而此類心靈上的基本人權,自古以來即在很大比例上,是由宗教的信仰所提供,因此作為「以人民的需要而存在」的國家,為人民提供良善的宗教發展的法制環境,乃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台宗聯會指出,我國有超過90%具宗教信仰人口,如果政府沒有盡到一個民主國家該有的積極作為,亦即未能積極達到在立法上「保障」、司法上「尊重」乃至行政上「履行」的義務,這即是對人民之宗教信仰自由需求的怠忽職守。當人民有這樣的認知,並以實際行動起而要求政府,需以合乎憲法及世界相關人權公約之適當作為,積極回應人民的這項基本人權需求時,這即是人民之宗教人權意識,已然覺醒的狀態!
台宗聯會說,回顧 2017年7月14至16日,因為一份有違宗教人權的宗教管理草案傳入丈室,促成了3天200餘人之宗教維權研習會的臨時開辦,與「台灣宗教聯合會」的成立,並在短短8天內,完成5,000人網路連署反對宗教團體法草案,從此掀起了宗教人權覺醒的時代浪潮,可說是我國社會宗教人權覺醒元年。
接著7天之後,同月23日民間信仰友宮,因滅香封爐政策對宗教人權的全面踐踏,發起了空前的眾神上凱道運動,將台灣宗教人權覺醒的浪潮,一舉推向了國際視野。該年8月開始,由台宗聯會所籌辦的「宗教人權講習會」,在台灣各縣市遍地開花,宗教人權覺醒的思想也漸漸地在台灣各處萌芽。所謂「政教互不隸屬」「政教互相平等」「人民透過選票交出政權,但並未交出靈魂」等觀念,也在一次次的講習與研討當中逐漸地被認知。
此後甚至促成了第一版《宗教基本法》草案,在2018年10月,進入立院內政委員會完成一讀。最後雖因期中大選的操弄,使得草案在未經正常討論的情況下,即因不實的負面解讀而被擱置。但制定《宗教基本法》,主張政教互不隸屬、互相平等、互助協力等,政教「三互關係」的思想,已在我國宗教界、法律界、學術界與媒體界悄然形成討論。
台宗聯會透露,自2019年開始,宗教人權思想覺醒,與《宗教基本法》的推廣,開始進入重整期與深化期。台灣宗教聯合會除了繼續糾集,宗教界與學術界的菁英及有心人士,持續研究並撰寫、出版共8冊我國宗教人權相關課題之論文集外。並與知名大學共同舉辦宗教與法律研討會,積極栽培宗教人權相關的學術研究人才;廣泛參與各類人權相關之國際審查會議、討論會議等,吸納各國、各界的相關研究成果與經驗。
在這5年的各類活動推行與參與中,台宗聯會也逐漸地意識到,在長期的專制及宗教人權教育不足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人權之覺醒,及《宗教基本法》的推廣工作,在某種意義下乃是一項文化翻轉的工程,必須聆聽各界的意見與聲音,甚至是誤解,耐心溝通,因此乃有此次「宗教人權覺醒五週年紀念週」之活動,希望透過文化性的活動,讓社會各界逐漸建立起宗教人權的捍衛意識,從而讓宗教人權的覺醒,成為守護我國國人心靈的最大社會力量。
台宗聯會表示,5週年紀念週活動主要有3部分:首先是「5週年回顧展」,12月22至26日,在一樓迴廊展出5年來的時間光廊大事記、影音紀錄,當年抗議所用的標語牌、活動布條、連署書等,重要的宗教人權思想看板以及5年來所出版的各類書籍、文物等。希望透過聲光、影音物品等歷史物件的闡述,來讓人感受5年來,宗教人權覺醒艱辛之路的歷史痕跡與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