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專欄作者詹涓表示,他有位朋友住在四川,他在類似「ChatGPT」的使用介面上詢問,「1989年6月4日在中國北京發生了什么」,顯示的回答是「您發送的內容可能有敏感詞彙,系統無法處理。」再追問另一個問題,「如何評價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沒想到回答卻相當積極正面。
而詹涓在正版ChatGPT網站上問了同樣問題,卻得到完全不同的回答。詹涓認為中國這個「尊重中國國情」的聊天機器人可能是山寨版,而它目前是在微信上提供付費使用。詹涓再說,雖然標誌形狀和ChatGPT一樣,但顏色不同,加上註冊公司看起來和開發ChatGPT的OpenAPI沒有關係。
而類似的聊天機器人在微信上還有不少,不過這樣的「仿冒品」它們都面臨一個最直接的問題,「中國的敏感詞數不勝數且不斷增長,萬一有點閃失,犯了忌諱的機器人連帶其平台會不會也被封禁?」
最後,詹涓說中國用戶目前很難使用到正版ChatGPT,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山寨版軟體的出現。而在美中全面競爭升溫之際,這一類型的人工智慧產品顯示出巨大潛力,「中國希望研發類似ChatGPT的本土產品。」而有消息指出,中國主要的互聯網大廠,包括百度、阿里巴巴、京東和騰訊都在極力研發類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