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9日)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主持的廣播節目專訪《新聞放鞭炮》,周提及前內閣蘇貞昌與陳其邁在疫情初期都很重視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的意見,然近期詹提醒太多人沒打疫苗導致COVID-19死亡增加,且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接棒後有更多死亡,但現任指揮官王必勝卻輕描淡寫。
周玉蔻質疑,指揮中心曾依法發布命令要求強制隔離、戴口罩,卻遲遲不與專家研議更具強制力的催打措施,諸如若沒打疫苗就要罰錢或限制可前往的場所。對此,李秉穎直言,國外不少國家在疫情緊急之際,限制沒打疫苗者可去的場所就已造成嚴重反彈,而台灣則需要朝野共識才能推行類似政策,「否則的話,這樣強制去執行會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應」。
李秉穎表示,病歿族群多是未施打過疫苗者,故政府才會透過「疫苗+1」活動催打這些人,「至少打一劑疫苗也比沒打過疫苗好,才能完全放心不必再一直積極防疫」,不過台灣是民主國家仍要尊重個人意願,因此無論何種疫苗都無法用強制力逼迫人民接種;同時也分析不願打疫苗者,可能是認為COVID-19不嚴重到一定得打疫苗,或心存僥倖、認為疫苗不安全。
李秉穎提及,他曾提出可讓民眾就醫時,插入健保卡就可顯示還有哪些疫苗沒打,好讓醫師勸進,但因軟體功能問題,現在疫苗接種資料庫無法與各醫院診所電腦系統立即連線,若有一筆好的經費讓這些重要疫苗納入資料庫就可提升接種率。李也指出,接種率的提高固然與中央政策有關,但與各地方執行面的關係更大,包含地方政府可動員的人力、物力。
李秉穎以兒童疫苗為例,各地都有催打方式,比賽檢討各自的接種成績,家長普遍也能接受「兒童要打疫苗才會健康」的觀念,但要承認成人疫苗這一塊就是沒有這類機制。此外,李秉穎指出,指揮官接棒後死亡人數增加,這是適當解封過程的必然結果,為兼顧經濟,所有國家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台灣也是在疫苗接種率爬升到一定程度,發現很難繼續拉高才開始逐步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