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北農菜蟲事件與韓國瑜在北市議會大戰的議員王世堅說,政府共同負責的角色退居北農第二線,最大的問題在調配產地種植預防「量爆價跌」的機制,被農會派的專業經理人取代,消費者及供應商、農民的利益要如何取得平衡?北農主導的拍賣市場菜價起伏若失控,「天平倒向哪一邊都會出事!」不是民怨菜價不合理,就是農民辛苦種植的蔬果跌成血淚價。
他批評,隱身北農產銷體系內,不乏擁有承銷人、民股董事身分的「菜霸」,操控批發價格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同時扮演果菜市場內的供應商(賣方)、與承銷人(買方),把左手的菜賣給右手操控價格。
本刊調查,農產公司現有的23席董事,「業者董事」的身分,是業內公開的祕密,這些董事有自己親近的拍賣員,可以鎖定特定高價賣出,甚至自家農產不用上拍賣台,直接現場以現金議價,諸多亂象,未來民股派坐大,恐怕仍會層出不窮。
除了菜價,因應民眾對食安的要求,北農前幾年引進農藥檢測的質譜儀快檢法,取代過往不夠標準化的試紙抽檢,號稱可驗出全台所有通路的農藥殘留,但北農公司的角色特殊,既是拍賣平台,也是全聯等通路商的供應商,多位民股董事也有供應商身分,如果連經營階層都是利害關係人,「相關檢測的公正性若產生爭議,誰有公信力背書?」一位官股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