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長期被認為與年輕人有距離感,侯友宜此次接受本刊邀稿,在「給年輕人的一封信」中,開場白向年輕人訴說:「也許你對成人的關心與理解不再抱有期望,也許你對選舉時刻候選人的承諾與吹噓更是嗤之以鼻,但是我很珍惜你關注我的這短暫時刻,希望把握機會,跟你談談我一直想跟年輕朋友聊的東西。」
侯友宜說,他一直非常照顧、疼愛自己的小孩,在相互成長的過程中,也知道必須先了解才能獲得信任,並給予真正的幫助,因此,他總是虛心傾聽,設身處地去體會孩子的感受,這也是他了解年輕人的途徑,「而在這一段時間,我強烈感受到的,就是年輕人的焦慮與無力。」
侯友宜說,他看見年輕人的每天早出晚歸,騎摩托車或搭捷運淹沒於上下班的人潮中,但工作的環境始終不如人意,工作機會不多,沒什麼可以選擇,待遇不高,也沒什麼成就感;除了極少數高科技產業外,許多人學非所用,甚至在家啃老,許多高學歷的人才沒有適當的工作,連做個兼課老師都很困難。
「即使你埋頭苦幹,把生命一片片切下,換成了時薪或月薪,生活的壓力還是很大,薪資跟不上物價飛漲,入不敷出,無法積累財富,也沒有時間和心情從事休閒生活。」侯友宜說,他知道年輕人這一切的辛苦,都是為了成就小小的夢想,有一個溫暖的窩可隨時作為支撐,獲得片刻的休息,但成家門檻太高,現在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房價也居高不下,若有了小孩,又找不到人幫忙照顧,接下來撫養、教育的支出也是沈重的負擔。
侯友宜向年輕人喊話:「當你精疲力竭的時候,其實全台灣有無數跟你一樣的年輕人,也在為生活和理想打拼。」他說,他理解這些現象會不停干擾到你的信心,因為出發點不同,有人就是跑得比你快,甚至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站在你奮鬥的終點,於是你可能開始擔心,這個社會的落差會不會永遠無解。
侯友宜接著以自身對出身背景,勉勵年輕人,他說,他是來自嘉義鄉下一個平凡的家庭,從小在市場裡幫爸爸賣豬肉,沒什麼家庭背景,更不是含著金湯匙的天之驕子,在生命的各個不同階段,也有過和許多人相似的困境與困難,因此對年輕人面臨的問題,他能感同身受,也對社會的公平正義格外堅持。
侯友宜提到,他初出社會的時候,做的是基層的警務工作,以菜鳥的身分接受上級的指派,前輩的指導與磨練,雖然從小有伸張正義,守護家園的願望,卻不知道他的方法、他走的路徑能不能到達最終目標,回到寢室胡思亂想的時候,也曾經不免覺得自己很無力、很渺小。
然後,這些經歷也帶給他一些啟發。侯友宜說,最主要的轉機是來自多次出勤的經驗,他發覺自己一旦接受到命令,全力以赴去解決迫在眉睫的危機,竟然可以幫助到很多受驚嚇,受威脅的受害者,「他們有的比我有錢,有的比我有勢,可是當他們看到我出現時,眼中流露出來的希望與感謝,讓我有說不出的安慰。」這也讓他的心境為之豁然開朗,理解到原來許多優勢及劣勢都是相對的,也會隨時機和場合改變;再厲害的人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刻,再渺小的人,只要他願意,也可以對自己或別人做出深遠的貢獻。
侯友宜鼓勵年輕人:「我提到這些往事,是想告訴你,你不是孤獨的,不是無能為力的。先不要洩氣、不要放棄。我們再來想想看,現實的困境可以怎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