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9 07:00 臺北時間

【桃園藝術節特輯】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正式登場!

mm-logo
桃園地景藝術節首次分為龍潭與青埔兩個展區,以「桃園尞尞」為主題,利用地景藝術結合在地客家文化述說土地故事,建立大眾對於歷史認識、連結社會關係、凝聚文化共識。
桃園地景藝術節首次分為龍潭與青埔兩個展區,以「桃園尞尞」為主題,利用地景藝術結合在地客家文化述說土地故事,建立大眾對於歷史認識、連結社會關係、凝聚文化共識。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8月4日至8月20日隆重登場,今年適逢世界客家博覽會8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桃園盛大開展,因此運用客家人的日常用語「尞尞」為本次主題,結合地景藝術來述說桃園的土地故事,不僅利用在地人文、歷史及群眾參與共創,也不忘加入科技元素,打造不同過往的藝術饗宴。

「桃園尞尞」 感受客家尞文化

今年邁入第11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首次分為龍潭與青埔兩個展區,邀請藝術家結合在地力量共創作品,透過藝術創作轉譯城市地區的歷史文化、地理景觀。回首十年共創之路,桃園地景藝術節逐漸喚起大眾省思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成功打造出桃園市的文化名片!
桃園市長張善政歡迎大家來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體驗客家尞文化。
呼應世界客家博覽會活動,今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特別結合客家文化,以「尞尞」為主題,藉藝術之名,帶領民眾進入客家文化的生活脈絡,「一起來『玩』藝術」的概念儼然而生。「尞」字很常出現在客家人的日常中,代表「參與互動」和「玩」的概念,像是打招呼用的「行行尞尞」、「去哪裡尞」到say goodbye時,也會說一聲「正來尞」,都代表著客家人的好客與熱情。

龍潭展區:結合在地力量共創藝術作品、文資特展、國際論壇

在龍潭大池、龍潭老街以及龍潭運動公園周邊,利用在地元素提煉歷史文本共創傳譯,由藝術家與在地社區、學校及宮廟共同創作出7件裝置藝術,增加作品的地方參與度。此外,龍潭展區也規劃周邊系列活動,包括21場藝術工作坊、5大主題活動及4場社區小旅行,不僅能讓參觀民眾更深入在地文化,也能為當地居民的日常增添藝術性。
《幻之草》以藝術方式呈現已於野外滅絕的埤塘特有種水草-桃園石龍尾,期盼大眾能思考文化永續保存的重要性。
除了有藝術家的作品外,桃園市政府辦理文化資產推廣計畫,召集5所國小共辦理10場營隊,從水文聚落、龍潭發展到文化資產,落實「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理念,帶領學生們更深度走入文字、認識自己成長的鄉土,在藝術家、地方耆老、文史工作者和學者的幫助下,讓學生們動手創作出具有在地力量的作品,作品將在《水織聚落:與水共生的地方開墾故事》文資特展展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長邱正生強調,讓學生能在深度認識自己的家鄉後,創造具有自身對地方認同及想像的作品,是個很棒的機會教育,也是地景藝術節相當珍貴的核心價值。
藝術家蘇盈蓁與龍潭國小以版畫共創作品《魯冰花文學花園》。

青埔展區:力邀大師出手 數位科技助攻打造藝術饗宴

為了配合今年世界客家博覽會在青埔,以地景跨越老街溪、青塘園,成為這次地景藝術節的第二重心規劃,召集國內外藝術家結合地景、國際及在地客家文化共創作12件作品,不僅有當地原住民族藝術家瓦歷斯· 哈勇,還力邀客籍藝術家范承宗以及國外美學藝術家Steven Harrington創作2件大型藝術品,為藝術節增添不同凡響的視覺饗宴。
「在傘下」以客家經典油紙傘的圓滿、團圓為發想創作,是此次展區中體積最大的藝術作品。
國外美學藝術家Steven Harrington的「Mello Travels」,手持魯冰花凝視遠方,象徵守護與陪伴每一位造訪世客博的民眾。
桃園市政府致力於科技化發展,因此今年的地景藝術節加入許多虛擬元素,像是在青塘園兒童美術館牆面打造的動畫投影「客垠」,民眾可以用手機連線,創造一隻屬於自己的「客」製化幻鳥,讓你也成為光影展的創作者之一;還有集結所有AI生成的「客家本色」,隱藏著即時更新的第7件地景作品「桃花開」,等民眾來蒐集!
邱正生局長補充,全世界都在關注元宇宙議題、區塊鏈技術底層發展,而虛擬場景的高度互動性也逐漸成為新一代主流,透過新技術能讓人們身歷其境、沉浸式感受當地文化與歷史,使桃園市政府受到啟發,為未來各種藝文活動科技化鋪路,期待開啟文化體驗的新篇章!
《織光》探討與省思人、科技、網路之間的關係。

桃園2023地景藝術節詳細活動資訊,可至桃園地景藝術節粉專查詢。

桃園市政府廣告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