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慷仁得獎後,金馬獎剪輯他的得獎場15秒影片,也就是在監獄中與法師傾訴的那段在網上瘋傳,影迷誇他演技封神,李安導演在後台特地跟吳慷仁說,「你演戲太用力了一點,不過演這個啞巴剛剛好!」
這些年吳慷仁演戲收斂了不少,「為什麼要要求一個35歲的人演得多內斂、多自然?到了一定的年齡你會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過程,自然會內斂。」他不否認前些年有些角色「演錯了」,以為這樣演人家會喜歡,其實不然;而「太用力」並不是「演錯」,這是導演並沒有糾正的問題。「在專注演員表現的同時不要忘了導演的能力,我們應該更放大導演的角色,明星的呈現是導演喊OK。」但問吳慷仁想當導演嗎?他一口回絕「以後再說!現在比較想賺錢!」
這次金馬賽前多數人都說是「天仁」之爭,阮經天V.S.吳慷仁,最後兩強對決「仁」沒有變,卻是「仁傑(王柏傑)」之爭,可見吳慷仁一直被看好。吳慷仁說,他2016年開始入圍金鐘獎,但金馬卻是第一次,今年他連續被金鐘、金馬提名,他用「很踏實」來形容連續被肯定的心情。「我(公布前就)知道(覺得)我(金馬)會入圍,不是說我很自信,而是『你知道你演對了,氣氛對了,你跟大家一起做了一個很不錯的工作,所以(被金馬提名)不會有不可思議的心情,也不會有『我到底哪裡被看見』的好奇心,而是充滿了一種踏實感。」
兄弟倆在《富都青年》電影裡的人生目的就是為了找回身分認同,陳澤耀入行以來的賽道卻不停在轉變,他先從表演開始,然後做了歌唱組合,又跑去玩賽車,甚至想當職業賽車手,最後又回來演員的身分。他17歲就認識導演王禮霖,一直以來都把對方視為貴人,合作至今。這次王禮霖首度從電影監製自己當導演,自然少不了陳澤耀來幫忙,只是當他看到劇本時也難免發出疑問「要這麼慘嗎?」
從與張艾嘉合作的《分貝人生》開始,陳澤耀演了好幾個社會底層的窮困青年角色,都快被定型了,但他還是盡量在相似的角色裡挑戰自己做出不一樣的表演,這樣的表演不意外地被金馬的評審肯定獲得提名,更有不少人認為亮眼度不輸甚至超過吳慷仁。
手語演出無疑是《富都青年》裡一個亮點,在不少訪問裡吳慷仁都表示他在片中打的手語並不是特教學校裡老師教的正統手語,他與陳澤耀自己做田調,這才發現「生活手語」和他們一開始跟劇組請來的老師學的正統手語有所不同。兩人私底下請真正的聾啞人士吃飯,要搏感情才能從他們身上挖到些真正的「眉角」。
陳澤耀說著說著就比畫了起來,原來對方還點菜,指名要吃壽司,而且還要吃炙燒的;但吳慷仁與陳澤耀也從他們身上學到真正的「生活手語」。陳澤耀說,雖然整部電影看起來很苦,他們在前置準備時其實很開心,「我們有充分時間去做功課,真的在聾啞朋友所處的環境,讓阿邦阿迪(2人戲裡的名字)吸收很多的養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