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 16:57 臺北時間

幼年藍鯨3年前「漁具纏身」慘死台東 今華麗重生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

mm-logo
時事
2020年初,一頭幼年藍鯨擱淺台東,其身上被漁具纏繞、瘦成皮包骨,推測是因不能進食餓死的。(海保署提供)
2020年初,一頭幼年藍鯨擱淺台東,其身上被漁具纏繞、瘦成皮包骨,推測是因不能進食餓死的。(海保署提供)
3年前一頭幼年藍鯨在台東擱淺,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被繩索緊緊纏繞,這是台灣有紀錄以來,第一隻擱淺的藍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意見,歷經3年多修復,將牠製成「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並於今(15日)在海生館世界水域館大廳公開展出。
2020年1月25日,台東長濱海灘出現一隻擱淺的幼年藍鯨,牠身長24公尺、寬2.5公尺,是台灣鯨豚救援史上體型最龐大的個體,成大鯨豚中心研判,其死亡原因可能是胸和嘴巴遭漁具纏繞,導致無法進食而餓死,死亡時的狀態是「瘦到皮包骨」,不知道牠到底餓了多久。
歷經3年修復,今日海生館宣布,由該隻擱淺藍鯨製成的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巨鯨之路」完成了,並於海生館世界水域館大廳公開展出。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球公開展示之完整藍鯨標本僅約25件,顯見藍鯨稀少而珍貴。
20231215edi030
3年前擱淺在台東的幼年藍鯨,如今變成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海生館提供)
海生館指出,這頭藍鯨為未成年個體,尚未完全硬骨化的骨骼使得修復作業極具挑戰,因此採用全台首見三軸式龍骨裝架法進行裝架,以最不傷害骨骼的方式進行修復及裝架,同時考量展示安全性,海生館將藍鯨頭部進行翻模複製,原件落地分開裝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內部的結構,也讓研究學者可以進行科學測量、採樣等研究作業,共同為藍鯨研究貢獻心力。
更新時間|2023.12.15 17:3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