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在投書一開始提到,他結束了30年作為急診外科醫生的職業生涯後,成為首位以無黨籍當選的直轄市長,2018年面對台灣兩大黨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夾殺仍再度當選,象徵著台灣民眾普遍對長期主導政治格局的兩黨制缺乏信心。
「對我來說,台灣就像一位在加護病房的病人。」談台灣的「第三條路」,柯文哲開出3張國政處方箋,第一是務實的經濟發展。他表示,政府必須努力解決台灣產業的短缺問題,面對最急迫的能源供應議題,他會利用核能作為過渡,走向符合未來趨勢的可再生能源;政府應培養創新和創業文化,引導中小企業完成現代化轉型;並應積極申請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如CPTPP和RCEP;迅速制定經濟安全法案以保護關鍵技術。
第二張處方箋是科學的國防準備。他主張把國防預算從目前的2.5%提高到台灣GDP的3%,延續「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政策,同時繼續購買符合台灣戰略目標的國防武器,並投資於國防工業,另發揮台灣的創新能力,專注於無人機、人工智能和導彈系統等強大領域的研發。國防發展方面則應偏向資通電軍、不對稱戰爭、空軍及海軍,他主張台灣應以募兵為主、徵兵為輔,同時應該制定科學化、實戰化、專業化的訓練方式。
第三張國政處方箋是更理性的兩岸交流。他認為,須在中美對抗的國際局勢下,思考台灣的應對之道,和平才能「三贏」,衝突就是「三輸」,並會持續與美國深化合作關係,兩岸政策的部分,他則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確保台灣人民繼續保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與政治制度,並以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的「5個互相」原則,促進交流,增加善意,減少風險,實現「台灣自主,兩岸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