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克里斯多福諾蘭有多神,導致好萊塢片商想盡辦法都想參一腳呢?2014年他籌拍《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原訂的投資人是派拉蒙電影公司,這讓長年跟他合作的華納兄弟渾身不對勁,無論如何都要掏錢投資,最後派拉蒙談了一個條件,就是把已經賣給華納兄弟的《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版權轉讓回來,才願意答應。華納兄弟同意了,對,他們寧可用《十三號星期五》的版權,換一個投資諾蘭的機會,就是要跟他打好關係。
然而這樣的好關係,卻因為疫情被打破,2020年的《天能》(TENET)克里斯多福諾蘭堅持要在戲院上映,但華納想也不可能答應,於是想出於串流平台HBO Max同步推出的點子,這讓諾蘭非常不高興,因為他是為了電影院放映才拍的視聽效果,絕對不是為了串流。所以二話不說,《奧本海默》(Oppenheimer)就決定告別華納,直奔環球電影,環球電影也開出最棒的條件,全部照他的預算、規格、放映週期,也特別表明延後串流平台的上架時間(大概只有等到諾蘭本人點頭才可以),這就是呼風喚雨的典型例子。
不過諾蘭並非一開始就這樣隨心所欲,他長年以來都比較喜歡討論「成群結隊的匪徒」,探究犯罪的動機。從這樣的觀點切入,《記憶拼圖》(Memeto)把電影故事的順序顛倒,讓觀眾從最後一場戲、看到劇情最初的一場戲,靠著顛覆的想法,這部片使得他與編劇弟弟強納森(Jonathan)得到《娛樂週刊》選出的「年度娛樂人物」頭銜。
「成群結隊的匪徒」可以在他的《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全面啟動》(Inception)都得到全面的印證(《奧本海默》也有,如果把研發原子彈的科學家,一路招兵買馬的過程看成「成群結隊的匪徒」的話)。這些原本很容易變成扁平的人物,只是動作片中隨時被淘汰、領便當的角色,都成為值得深究的點滴。當然2008年的《黑暗騎士》,完全打破漫畫電影的格局,不光只是正邪鬥爭,更是深入討論人性的善與惡。那一年,漫威才風光推出《鋼鐵人》(Iron Man),沒想到《黑暗騎士》在個方面都後來居上,成功碾壓,也間接開啟了漫畫電影獨領風騷的10年歲月。當然我們也沒想到《鋼鐵人》的男主角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居然有一天演出諾蘭的電影《奧本海默》而得獎。
但是《黑暗騎士》真正攻破影史的,除了票房以外,就是得獎紀錄,因為當時奧斯卡最佳影片只能入圍5部片,這讓當年的典禮主持人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在開場時大酸特酸,於是奧斯卡修改規則,從此以後最佳影片可以最多提名10部,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工作風格相當明顯,拒絕用智慧型手機(工作人員也不要在他眼前滑手機)、拍戲時也不使用監視器、不放椅子,以便只專心拍戲,盡量把多餘的社交減少到最低。他也永遠穿著西裝搭配大衣出現在拍攝現場,因為他認為拍戲本身就是需要正裝致敬的場合。他喜歡實景勝過電腦特效,但也不等於他不用模型、或特效。給演員的劇本都是印在紅色紙張上的黑字,以防止影印導致故事外洩,但也讓人讀起來眼睛格外吃力。在他成名之後,幾乎是點到哪一個演員,對方在沒看到劇本之前,就點頭表示願意他合作。這個世界上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種可以呼風喚雨的導演了,克里斯多福諾蘭偏偏就是。
《奧本海默》與《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遙遙呼應,除了都是二次大戰的題材,也因為都是打亂敘事時間線的劇情。《敦克爾克大行動》還有非常明顯的海、陸、空三種敘事痕跡可尋,《奧本海默》在過去、現在、回憶等多重角度間流竄,完全考驗觀眾的記憶跟理解能力。加上又拍成三個小時,根本就是在測試大家的膀胱忍耐極限與戲院放映,但神奇的事,這樣看似相當冷門的題材票房依然順利達標,這就是諾蘭的神奇力量。
在台灣,他的粉絲多到在網路上有個暱稱「諾蘭教」,因為大家就是這樣死心塌地膜拜著他。大部分的電影一刷就夠了,但是諾蘭的電影永遠值得你二刷、三刷,即使日後出了DVD、上了串流平台,再看一次都會有新的細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解讀,「諾蘭教」於焉崛起,看的越多就是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