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古都迎來四百歲 多元發展為城市注入新風貌
享有「文化古都」美名的臺南在許多人心中是座充滿古蹟,並充滿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與美食小吃的城市,每個角落都可能留有歷史足跡,相傳今日的安平老街區,便仍保持著17世紀街道布局的樣貌。這些看似古老與傳統的人事物,隨著時間推進,並未凍結在過去某個時刻,而是隨著時代與社會變遷,加入不同世代、族群的創新能量堆疊、融合,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臺南市長黃偉哲說,走過了繁華的四百年,臺南400並非一個紀念日,而是里程碑。「臺南是一座不斷在傳統中創新,在創新中維繫傳統的城市!」
他將《臺南400》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怎麼讓大家看見臺南」,另一個層次是「怎麼讓這城市繼續發展」。因此,市政府透過一系列的展演活動,重新定義「臺南」這個品牌,轉譯輸出成「具臺南感的」臺灣燈會、國際蘭展、文博會、臺灣設計展和臺南五大香科等大型活動。讓所有人用自己的方式,體驗不同的臺南文化維度。
此外,臺南亦放眼國際,尋找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臺南400》特別邀請南藝大龔卓軍教授擔任策展人,除了與荷蘭、馬來西亞等國進行交流,也會陸續舉辦多場國際研討會、工作坊,邀請印尼、日本等國的學者及NGO,就歷史脈絡、反思過去與歷史遺留等議題相互交流,共同發聲,提出屬於臺南的觀點。
臺南市長:一起臺南,世界交陪
在文化方面,臺南卻得天獨厚,不僅擁有全臺最多的合格宮廟,地下尚未出土的文物或古蹟更是不計其數,每次施工總會「挖到寶」!如果說,舉頭三尺有神明,說臺南「掘地三尺有古蹟」,可是一點都不為過。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400的核心精神是「一起臺南,世界交陪」,象徵400年來這片土地上的族群與文化進行了碰撞、衝突與融合,也代表臺南與世界各國全方位的往來互動,不只留下了珍貴的足跡,也呈現出臺南與眾不同的當代價值;加上新住民與產業持續進駐,為臺南帶來質變,臺南將以更開放與包容的態度,迎接所有可能性。
除了族群與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傳統與現代也正在臺南交融著,慢慢將臺南轉型為一個科技與永續共存的城市。「傳統與現代科技並陳,毫無違和感。」黃偉哲市長說,「臺南市是全國第一個制定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的城市,以能源轉型、低碳運輸、住商能效提升、循環經濟生活作為四大願景,接下來也會推動《淨零永續自治條例》。」臺南每年的減碳成果十分斐然,相當於8,327座臺南公園的吸碳量。臺南亦連續4年派代表出席聯合國COP25、26、27、28大會,分享綠能發展、溫室氣體減量、鍋爐脫煤、低碳運輸的推動經驗。
臺南最值得驕傲的產業之一便是綠能發展,以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為研發重鎮,兼具化合物半導體、資安產業、綠能產業及智慧駕駛,中研院南部分院、工研院南部分院、國家實驗研究院、陽明交大園區、成大沙崙醫療服務與創新園區等93家公私機構紛紛進駐,日本大廠德山和工研院、臺灣筑波科技亦宣布在此成立「化合物半導體粉體製程及晶體驗證實驗室」,從產品研發到人才培育,更全面的產業鏈陸續建構中,協助臺南持續扮演綠能領頭羊,為環境永續而努力。
臺南另一個驕傲是南科,讓臺南在科技產業上扮演的角色一點都不遜於她的文化地位,不僅一舉成為南臺灣的科技重鎮,園區產值更已連續三年破兆,躍居臺灣三大科學園區之冠,獲得如GOOGLE、荷蘭ASML、美商應材、日商東京威力科創等國際大廠青睞,紛紛加碼投資,尤其是「護國神山」台積電,除了現有的12吋晶圓14廠、8吋晶圓六廠,以及先進封測二廠落腳南科,最先進的高良率3奈米晶片製程亦坐落在此,使南科成為目前全球唯一可量產3奈米晶片的聚落,臺南因而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具備核心關鍵地位。
以南科為核心向外擴延的半導體S廊帶已然成形,南科三期也在2023年動土,預計2026年完成開發,以推升南科為「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產業聚落」為目標,屆時可創造392億元年產值、再增4,900個就業機會,整個園區就業人口可望破10萬人!
因應南科的大量工作人口、紓解南科聯外交通的問題,臺南市政府規劃了「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及「南科樹谷園區聯絡道」,大大活化了沿線地區的發展,並縮短南科與臺南市區之間的通勤時間,完工之後,原本40分鐘的車程縮短為15分鐘,減省了一半以上的通勤時間;北外環道路並設置了數十個出口匝道,四通八達,可說是「處處通南科」,擴大南科人的生活圈,達成全臺南一小時快速生活圈的目標,即便到臺南最新的亞太棒球村、史博館園區也只需要10分鐘車程,相當便利!
藉著南科及沙崙的雙引擎架構,臺南展現其在全球經濟、智慧科技、能源轉型創新等各面向的強大軟實力,已連續三年榮獲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全球21大智慧城市」的肯定,一舉把臺灣的臺南蛻變成世界的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