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松在2021年到今年4月間,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是拜登政府的重要國安官員;去年11月在加州的拜習會,杜如松是美方5位與會的國安官員之一。此文章有另名共同作者David Sacks,他是前AIT官員、美國對中對台專家。
在台灣政權交接的關鍵時刻,國內外社會都共同關注,賴清德是否將延續蔡英文令人稱道的兩岸外交路線。杜如松認為,賴清德的就職演清楚給出答案,也就是賴強調了與蔡英文的連貫性,且承諾維持現狀;賴呼籲北京展開對話,並對恢復兩岸旅遊與學位生來台展現開放態度,這是賴對北京努力展現的善意。
不過杜如松指出,北京還是強烈譴責了賴的演說,他認為,這反映北京對賴過去在兩岸議題態度的憂心,並對賴未提到將在含有一中架構的《中華民國憲法》下處理兩岸問題表達失望。
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國台辦回以「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杜如松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句話過去雖未出現在就職演說,但這是蔡英文曾在重要演說使用過的表述方式,很可能不表示(賴)有任何政策變化。且賴引述蔡英文的「四個堅持」,杜如松認為這不是一種對立升級,賴以引述取代發明新論述,可能是為了展現穩定、強調政策連貫性。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都一樣響亮」。杜如松認為,這可以被解讀為賴清德的一種微妙表態,表明他與前總統陳水扁不同,不打算推動變更國名,而是將國名問題放在一邊,接受台灣人民有不同認知,北京大可將此視為令人放心的演變。
不過杜如松同時指出,賴清德將「台灣」與「中華民國」併陳,或將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代稱,可能引起北京擔憂,這凸顯兩岸需要加強官方、非官方的溝通,以幫助釐清意圖。
杜如松認為,北京可能在很久前就不認為賴清德是值得信賴的對象,賴清德無疑自認足夠克制,然而這些行為未被北京注意到;賴未來可能至少在口頭上偏離蔡英文路線,因為他認為無需因應北京偏好來調整表達方式。而近幾個月來中國船舶闖入台灣24海浬鄰接區等作法,可能加速兩岸間的惡性循環。
杜如松指出,對美國來說,關鍵是能否避免兩岸惡性循環;若兩岸都保持克制,並被對方承認、回應,這或許是一條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途徑,美中台三方都必須努力應對複雜的動態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