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16:10 臺北時間

國內疫情彙整!新冠、流感仍流行中 M痘+5、百日咳+4皆創新高

mm-logo
時事
COVID-19與流感疫情儘管過高峰仍流行中,疾管署呼籲民眾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本刊資料照)
COVID-19與流感疫情儘管過高峰仍流行中,疾管署呼籲民眾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本刊資料照)
COVID-19與流感疫情儘管過高峰仍流行中!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898例COVID-19個案、104例死亡病例,儘管疫情下降,但仍處高點且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稱,預計8月中旬脫離流行期;上週新增61例流感個案、11例死亡,羅一鈞表示,最快8月初脫離流行期。
此外,疾管署公布單週增5例本土M痘個案,創今年新高;新增4例百日咳個案,包含3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國內今年百日咳疫情為5年同期新高。

COVID-19

疾管署今(16日)公布,上週(7月9日至15日)新增89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上週的987例下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新增10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的99例略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
羅一鈞進一步說明,COVID-19疫情高峰期比原先預估早到,落在7月初,儘管COVID-19病例數與就診人數下降,不過死亡人數為近10個月新高,預計1至2週後會下降,整體COVID-19疫情8月中旬脫離流行期,盼疫情下降後,能緩解急診壅塞情形。
疾管署說明,國內COVID-19疫情下降,仍處高點且流行期。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9%及36%,較前一週持平。疾管署指出,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個案有91%以上未接種新冠XBB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國內新冠XBB疫苗全國接種率11.7%,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1%、2.2%。
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落實勤洗手、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

流感

疾管署今日指出,依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近期類流感疫情處流行期,第28週(7月7日至13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計9.6萬餘人次,較上週約10.7萬人次下降10%;近4週社區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多。
疾管署統計,上週(7月9日至15日)新增61例流感併發重症包含55例A型H1N1,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37例未接種流感疫苗;另新增11例死亡包含8例A型H1N1,65歲以上占82%(其中7成以上未接種流感疫苗)。
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起截至今年7月15日累計1,329例流感併發重症,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占57%為多;死亡262例中,65歲以上長者占71% (其中7成以上未接種流感疫苗)。
疾管署呼籲,目前正值暑假期間,觀光景點人潮增多,進出人口密集空間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猴痘(M痘)

疾管署公布,上週(7月9日至15日)新增5例M痘(Mpox)本土確定病例,皆為青壯年男性,居住縣市均為北部,發病日介於6月20日至7月9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4例個案未曾接種過M痘疫苗。
疾管署指出,截至7月15日累計確診384例病例(362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新增25例(22例本土及3例境外),而7月已新增9例本土個案,相較6月新增6例,疫情呈上升趨勢,夏季大型人潮聚集活動眾多,預期疫情將持續升高。
依據WHO及各國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全球疫情持續,鄰近國家/地區以中國、香港、越南、泰國及澳洲等國疫情較明顯,其中澳洲近期病例數快速增加,須密切觀察發展趨勢,另日本、南韓、新加坡及印尼等則僅報告零星病例。
疾管署呼籲,M痘的潛伏期可長達21天,部分個案在症狀出現前1至4天即可傳播M痘予他人,故接種疫苗為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
疾管署說明,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的民眾,包含: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
疾管署提醒,國際上M痘疫情持續,國際旅遊頻繁,暑假假期、七夕情人節將至,社交活動頻率大增,提醒民眾如有前往國內外之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
倘若出現皮膚病灶,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百日咳

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4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案1)、南部家庭群聚之2個月大男嬰(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案2之母,接觸者採檢)、北部家庭群聚之40多歲女性(案4,6月27日確診1個月大男嬰之母)。
案1至案3發病日介於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現咳嗽、呼吸喘、流鼻涕、嗜睡等症狀,於7月9日至7月15日間確診;案4為經接觸者採檢後於7月8日確診,其餘3名同住家人檢驗結果為陰性。目前除案1持續住院治療外,其餘個案皆已出院。
國內今年累計1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3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個案居住縣市分別為台南市4例、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各2例、宜蘭縣及台中市各1例,個案年齡介於出生未滿1個月至40多歲,其中3個月(含)以下嬰兒計5例、占42%。
今年病例數較去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23、4、0、0、0例。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各大洲疫情均有升溫趨勢,又以歐亞洲最為明顯,中國、南韓、菲律賓等國皆出現明顯疫情。
疾管署說明,亞洲方面以中國最為嚴峻,5月單月新增9.7萬例,今年累計24.8萬例,已達以往流行疫情之7倍;南韓報告2,500餘例,已達以往流行疫情之2.5倍。歐洲方面以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洲美國累計報告近6,700例,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疾管署呼籲,嬰幼兒感染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提醒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
更新時間|2024.07.16 16:1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