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貴告訴本刊,日前鄉長許文萍發包一項「路名牌桿」工程,鄉里各處豎立如電線桿的路名牌,上面標寫路名,桿頂還有一個鄉徽;鄉公所以一支路名牌桿6萬元、嚴重超出市場行情的價格發包。離譜的是,根據招標規範,路名牌桿的「基座」規格為面積45X45(公分),必須挖掘地下60公分的深度,澆灌混凝土,才符合安全需求。
10月17日,他要求鄉公所派廠商配合鄉代會下鄉「勘驗」,當場開挖24支路名牌桿,結果,全部不合格,這些已經驗收、付款的路名牌桿,只開挖7公分,而且是用水泥砂漿澆灌,並非規定的混凝;施春貴說,如此粗製濫造的路名牌桿矗立街頭,不需要等颱風,只要風速大一些,恐怕就會倒下來。
更離譜的是,每根路名牌桿的頂,有個鄉徽,招標規範是必須用「電腦噴砂」在鐵質牌子上面,所以單單那一面鄉徽,要價5,000元,但廠商卻偷工減料,用印製的貼紙,施春貴說:「一張貼紙5,000元,廠商會不會吃相太難看?如此肉眼可見的缺失,完全不符合規格,居然能通過驗收,我合理懷疑其中有弊,希望檢調好好徹查」。
此外,因為鄉長許文萍也是鄉民代表出身,她一上任,鄉代會對於公所提的預算相當支持,給予的「空白授權」相當大,因此,許文萍到底用那個科目預算發包這項工程,路名牌桿總共幾支?代表會完全不知道。
最離譜的是,施春貴在勘驗24支路名牌桿之後,向調查局檢舉,隔日,全鄉原本豎立好的路名牌桿,居然過了一夜全部消失!承包商說:「奉鄉長指示全數拿掉」,施春貴質疑,這些路名牌桿可是驗收過,付了錢,怎麼能讓廠商「收回」,而且去向不知,許文萍是在湮滅證據,還是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