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 15:57 臺北時間

【我談的那場戀愛專訪5】刻意「撞名」名著更有感 師父力挺何妙祺編導雙刀流

mm-logo
娛樂
編導何妙祺(右)將監製陳慶嘉(左)視為師父。(甲上提供)
編導何妙祺(右)將監製陳慶嘉(左)視為師父。(甲上提供)
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與新導演的浪漫喜劇《我談的那場戀愛》,有個書迷熟悉的片名,因與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暢銷名著《我談的那場戀愛》(Essays in Love)同名。問電影編導何妙祺為何選擇這個有文學感的片名?她反問:「不覺得這片名很好嗎?」甚至在編劇時就以「我談的那場練愛」這個書名的態度來創作。
編劇出身、曾以《美人魚》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的何妙祺說:「喜歡寫愛情、看愛情的人,一定看過艾倫狄波頓的《我談的那場戀愛》,他是哲學家,可是把愛情哲學包裝成小說。」十多年前何妙祺來台北逛書店看到這本書,覺得書名真好,心想,「我會不會有個故事可以用上這個名字」,沒想到多年後這真的成為她第一部編導電影的片名。
何妙祺入行十多年來,多半跟著監製陳嘉慶、秦小珍工作,她也把對方視為師父。她坦言,當初寫《我談的那場戀愛》劇本和陳慶嘉有關,因2010年代中後期香港電影多半是警匪類型的合拍片,就是兩大香港男主角、加一個大陸女演員,整個市場對愛情都會喜劇沒興趣,擅長拍喜劇小品的陳慶嘉公司一直沒有開工,所以陳慶嘉希望沒當過導演的她參加「香港首部劇情片計畫」,讓公司可以運作,結果企劃案順利獲選,拿到800萬港幣(約新台幣3350萬元)資助。
20241128insight002我談的那場戀愛導演何妙祺_2024-11-28.jpg
何妙祺接下來將繼續編劇工作。(甲上提供)
不少編劇「編而優則導」,但何妙祺不諱言是被監製逼著當導演,「我比較內向,想當編劇也是因為覺得只要跟幾個人溝通就可以回家寫本,交稿就走人。當導演要跟每個崗位溝通,對我來說,是克服自己過去沒做很好的事情。」此次她身兼編導,自認劇本有八成都能落實在影像上,但她強調,「這是團隊合作才能達到的。」
《我談的那場戀愛》今年9月在香港上映,票房突破1,800萬港幣(約新台幣7,500萬元),可說叫好叫座。但何妙祺表示,「自己暫時不考慮當導演,但編劇工作已經在談,而且是替她下一屆入選『香港首部劇情片計畫』的新導演寫劇本。」
更新時間|2024.11.28 16:2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